工学结合的模式下旅游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旅游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旅游类高职院校,该模式体现了理论学习与旅游从业实践相结合。在工学结合的环境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却面临了挑战与困境。本文从工学结合、旅游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关联出发探讨工学结合环境下旅游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
关键词:工学结合;旅游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式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主张理论传授和学员实践相结合并对教学的这两个方面交叉进行。之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2000年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理事会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概念由此诞生。从其概念的内涵来看,这一教育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目的,采用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目前已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院校推行的普遍模式。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针对这一模式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大学计划书》,而我国于2006年出台了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书,将这一模式作为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从目前实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学校来看,这一模式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有采用“2+1”模式,即两年接受理论教育,一年参加社会实践,也有将实践融入教学中,比如一周安排数日参加实践。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旅游类高职院校的转型
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我国需要大量的旅游行业人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旅游人才的实质是集实践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综合人才,其中实践性更为重要。对旅游行业而言,如果无“学”,则产业将失去人才和技术资源;对旅游院校而言,如果无“工”,则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工学结合的模式满足了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工学结合的模式带来的不仅是学科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模式的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工学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理想教育与市场现实的冲突
职业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工学结合给学生带来了实践机会,让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职业理想与市场现实的冲突。就旅游行业而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树立旅游职业理想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旅游行业,将为游客服务当作自己快乐的旅游工作者。然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旅游市场却是一个盈利导向的市场。旅游作为产业要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就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产业链的形成和游客在异地产生的终端消费带来的动力效应。同样,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和绩效考核标准很大程度建立在营销手段和营销业绩上。当经营的需要与崇高职业理想发生矛盾时,作为未来旅游行业从业者的学生在思想上势必产生困惑。当学生进入具体的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后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些所谓行业的“潜规则”,这些规则无论如何是与我们的职业道德不相符合的。
从旅游类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的具体情况看,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和他们未来理想职业的定位有关,而职业定位则与该行业预期的收入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把目标定位于预期收入相对高的专业如空中乘务、航空服务、导游等。即使预期收入中等的专业,学生在参加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多少也会耳濡目染本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怎样提高额外收入的。以收入为导向的职业定位得到了强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所希望带来的职业理想提升的困难加剧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职业目标需求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实、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思想政治教师的义务,然而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通过实习和见习,接触到了他们未来预期从事的行业现状,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将更多受到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旅游行业的收入并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在运营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上仍然有所欠缺。现实中旅游从业人员无正规合同、旅行社盘剥导游、导游强制游客额外支付的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条文的无法落实使得学生感到法治、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张很遥远,同时,正是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