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革新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革新的研究
【内容摘要】在“工学结合”模式条件下,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首先要革新教育理念,以职业为载体,理论联系职业实践;其次革新教育内容,高职思想政治两门必修课内容应注重对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再次革新教育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强调职业性和实践性。
【关 键 词】“工学结合”模式 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高职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做好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革新:
一、教育理念的革新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课内外课堂教育和企业公司实践教育资源,注重职业实践教学。在现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条件下,高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探索富有实效性、职业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路径。
1.理论联系职业实践,以职业为载体,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要实际考量学生即将就业的各种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发展前途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及用人要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愿奉献的精神,使学生能在中西部地区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坚守岗位、认真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就业和职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培养政治素质合格和思想素质合格的有用性人才,真正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
2.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纳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中,也要下企业锻炼,这样才能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校企共享、动态组合”的师资队伍中的一员,许多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课教师排除在双师型教师之外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长期参与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深入了解与这类专业对口的行业、职业的特点和岗位需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根据学院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实际情况,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固定地带某个院系的思想政治课,让其更好地了解这个学院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其专业和就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并定期每学年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至少下学生实习、顶岗实习的单位两次以上,让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能更好了解专业学生和企业文化,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服务。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环境互换中形成知识更新和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看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力,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后能非常自然地进入实践的工作状态。
3.高职思政课教学仍然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主要就是抓专业和技能忽视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并不能因为“工学结合”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忽视了对政治素养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场坚定、目标明确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教育内容的革新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要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在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注重高职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并要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的合格人才。
1.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培养,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重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课放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帮助学生顺利迈向社会成为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实践课堂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士及高层管理到学校来开设职业教育及思想教育专题讲座和学生座谈会,向学生明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种种要求。
2.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员工接受和认可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思想认识观念和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应根据“工学结合”环境的特点,在内容上加大对企业文化的教育,并将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