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 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x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说课稿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说课稿北师大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培养学生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认识社区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社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社区生活的理解和参与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尊重他人、关爱社区的价值观,提升合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成为社区小公民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如社区公园、图书馆、超市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区为居民提供便利和服务的功能。
-认识社区成员的互动关系:重点讲解邻里关系、社区活动等,让学生明白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互助是社区和谐的基础。
2.教学难点
-分析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社区存在的问题,如环境脏乱、设施老化等,并思考如何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如参与社区清洁活动、环保宣传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北师大版三年级品社下册教材,包含《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社区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展示社区环境和居民活动。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签纸和彩笔,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和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社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社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社区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如社区公园、街道、商店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社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社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功能。
过程:
讲解社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社区的组成部分,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社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社区案例进行分析,如社区绿化项目、社区安全措施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社区如何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社区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社区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社区环境改善、社区活动组织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社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社区在居民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区的小短文或报告,描述自己社区的某个特点或经历,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社区历史资料:收集社区的历史照片、故事或传说,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增强社区归属感。
-社区服务指南:提供社区服务设施的分布图、使用指南等,帮助学生熟悉社区资源。
-社区环境保护案例:搜集国内外社区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社区文化活动介绍:介绍社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节日庆典、兴趣小组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拓展建议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探索社区,完成以下任务:
-采访一位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了解社区的历史变迁。
-观察并记录社区一周内的环境变化,如绿化情况、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等。
-设计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