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2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
PAGE
4-
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对象】中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驾驭鉴赏咏史诗的一般规律。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总结咏史诗的一般情感
3、分析本诗情感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归纳咏史诗的一般情感
【课时支配】1课时
导入
余秋雨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感。”能抒发怀古之情、兴亡之感的诗歌自然是咏史怀古诗。
二、学问链接
(一)咏史诗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务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明珠暗投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予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咏史怀古诗词基本特点
1、【形式标记】?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2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发生过重大事务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历史名城南京,旧称“金陵”了。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护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4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芜、萧条,或描述历史事务的经过,抒发感慨。
5思想情感
怀人伤己
①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仰慕之情
②感慨壮志难酬或明珠暗投,面对古人功业的消逝,抒发时间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怀古伤今
③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改变。
⑶借古讽今
④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⑷理性反思
⑤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7手法:用典、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
(三)、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看法(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看法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
三、赏析《长沙过贾谊宅》
朗读诗歌
题解
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地点:长沙贾谊宅
事务:过:探望
探望的对象:贾谊
在长沙探望了贾谊从前居住的宅子,凭吊贾谊
知人论世——弄清事实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闻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任用,之后担当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解读诗歌内容,领悟作者情感
⑴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⑵分析诗歌
①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抓情感关键词
“悲”哀痛、悲凉——奠定去全诗的感情基调。
②诗人的“悲”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首联:“谪宦”——贾谊身份,被贬谪的大臣;“三年”——被贬时间长;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休息,暗喻贾谊失意。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史悲)
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也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薄命运。
②找意象
颔联:秋草、寒林、日斜、
尾联:江山
秋草:衰落,衰迷;林:寒林空落;日:斜日昏黄;江山:寂寥沉沉,落叶飘舞。?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当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萧瑟凄凉的贾谊故宅时,内心怎能不“悲”!(景悲)
③找典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问题: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