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218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218例
陈从其 黄素丹(福建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院宁德市医院 352100)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8例PKRP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18例患者手术时间40~120分钟,导尿管于术后3~5天拔除,210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17-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约有20%有症状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我院从2009年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1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218例,年龄55~93岁,平均68.7岁;病程1~11年,平均3.6年。术前常规行直肠指检、生化等检查,经直肠B超,前列腺重量42~140g,平均65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5.4左右,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0左右,尿道力学检查均提示有尿路梗阻,残余尿100~850ml,平均260ml。主要症状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尿潴留、肉眼血尿、膀胱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其中合并高血压187例,心脏病33例,糖尿病3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9例,肾功能不全22例,膀胱结石26例,其中合并两种及以上病症有52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截石位,采用德国KLS等量助推系统行等离子电切术,30deg;广角镜,26.5F外鞘,电切功率G4, 电凝功率170W,予生理盐水作冲洗液,在监视器监视直视下从尿道口置入电切镜,了解膀胱、输尿管口、前列腺、尿道及精阜的关系,测定膀胱颈至精阜的距离,膀胱结石先予以气压弹道碎石再电切,如果前列腺体积大,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通常自膀胱颈6点处开始切,分别向左右两侧叶纵深切割至前列腺包膜,依次切前列腺各叶及精阜两旁组织。对于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者,则在5、7点间用环状电切环由内膀胱颈口向外至精阜上缘切除中叶深达外科包膜,先切除中叶,再分别切除左、右叶前列腺组织,注意避免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最后创面电凝止血,予Eilik吸出前列腺组织送病检,留置F22三腔气囊导尿管,并予气囊内注入30ml,术后予生理盐水膀胱冲洗。
1.3结果
本组2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全组手术时间40~120分钟,平均时间65分钟。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36~110g,平均63g。术后11例输血300~600ml,无水中毒发生。术后持续膀胱冲洗3~5天,导尿管于术后3~5天拔除,平均5.2天。术后病理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畅,随诊3~12个月,IPSS评分6~10分,平均7.0分,术后短暂尿失禁15例。
2 讨论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BPH患者年龄在增加,高危患者比例也越来越多,手术风险也越大。因此,对于有手术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患者,应及早手术,能降低延迟手术而带来的风险。PKRP能达到解除膀胱出口机械性梗阻的目的,而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PKRP 近几年得到发展迅速,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电凝化切割与电凝效果[1],该系统采用低温切割,切割时表面温度40~70℃,也不需要使用负极板,提高了安全性。特别是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具有不易发生水中毒。PKRP手术视野清晰,切割快速,同时切至前列腺包膜时,有一种切不动的感觉,降低了切穿外科包膜的几率。同时等离子电切热穿透浅,高频电流只在局部形成回路,并不通过人体,能有效地防止闭孔神经反射,大大减少损伤前列腺包膜下的勃起神经,减少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双极电切,能量高且集中,组织汽化较多,止血效果较好,可降低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性,缩短术后恢复时间。PKRP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前列腺出血,多数前列腺出血在术后2周内发生,前列腺出血与术中止血不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