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高杨 (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6)
【中图分类号】R78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279-02
【摘要】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等离子电切术(TUPKVP)在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32例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VP);对照组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更安全,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等离子电切 传统电切 对比 临床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与治疗前列腺疾病,其优势在于创伤小,疗效确切,但易合并“电切综合症”。因此,本次针对更为先进的等离子电切术(TUPKVP)与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实际的对比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32例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患者年龄在41—65岁之间,平均年龄58.33plusmn;0.78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VP),患者共66例,年龄在42—65岁之间,平均年龄58.25plusmn;0.71岁。对照组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共66例,年龄在41—64岁之间,平均年龄58.58plusmn;0.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知识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gt;0.05无统计学意义,有临床对比意义。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进行了其他疾病的内科综合治疗,确保身体情况处于优良状态。全部患者均采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均进行了冲洗膀胱,吸除前列腺碎片,使用提高抗生素及止血药,冲洗3~5天拔除尿管观察疗效的护理措施。
1.2.1治疗组
采用Gyrus公司的双极等离子电切镜F27,使用默认设置,电切割功率160 W,电凝功率80W,用上海生产的Baxer液(0.9%氯化钠液3L)作为冲洗液,经尿道插入电切镜,观察前列腺情况。然后进行了等离子电切术(腔内剜除法)对患者的前列腺增生情况进行了剥离。
1.2.2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从患者的尿道外口插入电切镜,电切镜的前端装有可通电的点切环。通过电流的切割作用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剥离。
1.3随访
本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2plusmn;1.75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手术中患者的影响较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尿线粗,排尿有力。术后随访效果稳定,无再次手术的病例出现。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BPH),旧称前列腺肥大,其发病原因与人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失调有关。病变起源于后尿道黏膜下的中叶或侧叶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形成混合性圆球状结节。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为明显,突入膀胱或尿道内,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引起下尿路梗阻。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BPH的临床优势,就其原因主要包括:(1)等离子电切系统具有独特的靶组织识别功能,当电切环与包膜接触时,能量自动变小,切割停止,从而保护了包膜,降低了腔内电切的难度及手术的风险。(2)等离子电切术属于低温的组织剥离手术,以40度左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