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随机化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两组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无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后钠离子水平、残余尿量和患者最高尿流率,对出血、尿道狭窄、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对两组患者尿失禁和尿道狭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量最数据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尿失禁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列腺增生;效果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前列腺增生的病因较为复杂,但至今仍未明确其具体发病原因[1]。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必须在具备有功能的睾丸和年龄增长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也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与吸烟、许久和肥胖等以后密切关联。前列腺增生发病后,早期患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会在下尿路梗阻不断加重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中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尿失禁、尿急、尿频、夜尿增多、残余尿增多和排尿困难等症状[2]。本研究将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7~68岁,平均年龄(52.68plusmn;4.92)岁,病程在1~3年,平均病程(1.85plusmn;0.47)年,体重在53~71kg,平均体重(61.32plusmn;4.12)kg。试验组患者年龄在41~67岁,平均年龄(53.15plusmn;4.83)岁,病程在7个月~3年,平均病程(1.92plusmn;0.53)年,体重在52~69kg,平均体重(6145plusmn;4.28)kg。。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体重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其主要是根据患者前列腺增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能否正常排尿进行观察,判定患者治疗效果。
1.2.2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使用的仪器为脉冲等离子电切系统,术前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在影像观察下将电切镜置入患者尿道,然后完成对前列腺病变部位的切除。
1.3观察指标
采用IPS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进行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最高尿流率、残余尿流量和术后钠离子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出血、尿道狭窄、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按照前列腺治疗标准,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则判定为治疗进步;症状无明显缓解,则判定为治疗无效,统计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高尿流率、残余尿量和术后钠离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出血、尿道狭窄、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3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2.83plusmn;18.95)ml,出现尿失禁3例,出现尿道狭窄1例。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6.43pl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