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在我院接受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并在同一阶段选取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术后钠离子水平(Na+)、残余尿量(RUV)以及患者最高尿流率(Qmax)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实验组的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IPSS评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的Na+为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实验组患者的RUV为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Qmax为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上述所研究的四项指标,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显著疗效,患者在手术后各项指标没有发生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治疗该种病症时应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
前列腺增生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类疾病。由于该病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伴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的增多,前列腺增生患者也随之增多。由于前列腺增生使患者的尿道变得狭窄,增加了患者排尿的困难性,导致患者膀胱内的尿液难以有效的排净,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对肾脏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疾病。在目前的医学领域,治疗前列腺增生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前列腺电切术,但是该种方式在临床效果以及预后中效果不佳,在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本文则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在我院接受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并在同一阶段选取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岁,平均病程为 年,对照组患者的 岁,平均病程为 年,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都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患者且未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根据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病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照实验。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该组患者采用的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仪器为脉冲等离子电切系统,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在影像观察下将电切镜进入患者尿道,经尿道对患者的前列腺病症部分进行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前列腺电切术方法,根据前列腺的大小决定采用具体的方式,在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正常排尿即可。
1.3 指标标准
本实验中的IPSS评分采用的是国际前列腺评分标准,其他指标作为计量资料则是通过实验的测定得到。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的是t检验,并计算出相应的P值,并将所得P值与0.05进行比较,若Plt;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后,对患者的列腺症状(IPSS)评分、术后钠离子水平(Na+)、残余尿量(RUV)以及患者最高尿流率(Qmax)进行了评价和测定,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的分析中,可以得到,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实验组的IPSS评分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IPSS评分 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的Na+为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实验组患者的RUV为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Qmax为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上述所研究的四项指标,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病症之一,并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数也逐年增多。该病症的病因在目前的医学领域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抽烟、酗酒、遗传、环境等因素是导致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尿不尽等症状。在目前的临床诊治中采用的是常规的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一般,但是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能够很好的治疗前列腺增生。
从上述实验后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IPSS的评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