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体温与能量代谢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6约1.22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糖:主要供能物质;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蛋白质最明显(30%)。 ;1.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的大小常用相对值表示: BMR=(实测值-平均值)/平均值×100%;1.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部分的温度。;2.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相对稳定。即临床所指体温。;二、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约0.3℃~0.6℃。;每年长10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早产儿)调节机构未发育完善,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一)产热;(二)散热;蒸发散热的分类: ;汗液的成分: ;⑴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交感神经调控皮肤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量,影响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改变皮肤温度。 如: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而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三、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下丘脑。感受流经脑的血液温度,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3.体温调节过程;小 结 1.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2.体温的概念? 3.体温的正常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4.机体产热器官和产热方式分别是什么? 5.机体有哪些散热途径?特点如何? 6.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发热与中暑 Fever and Heat inducing illnesses;体温升高;1.发热定义:机体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激活体内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引起体温条定点上调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定点上移,寒战和物质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高烧持续期(高峰期) 在新的体温调定点上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体温调定点回到正常水平,散热增加,体温下降。;低热(37.4~38.0℃) 中度发热(38.1~38.9℃) 高热(39.0~40.0℃) 超高热(>40.0℃);4.发热的疾病诊断;(2)热型诊断;(3)发热伴随症状;皮疹;长期高热要考虑淋巴瘤、肿瘤、结核(尤其肺外结核)等。 长期低热要考虑结核、慢???感染、甲亢、癌灶感染等。;二、中暑(heat inducing illnesses);2.中暑的临床表现;3.中暑的治疗;低温分类:;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人体在不同低温状态下各器官机能状态不同。26℃~32℃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出现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凝血障碍、血清钾下降等并发症。33℃~35℃亚低温状态下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可获得显著疗效。 目前国内诸多文献报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温度应控制在33℃~35℃。;临床常用降温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