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发布:2019-01-15约5.0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双标记水法 3.产热活动的调节 ⑵ 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 甲状腺 ↓ T3、T4 ↑ ↓ 代谢率↑(增加4~5倍)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缓慢, 维持时间长。 ⑴寒冷刺激时 ↓ 交感-肾上腺髓质 ↓ NE、E↑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二)散热  1.散热部位: 主:皮肤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 Li Guohua, Dept. of Physiology, YYMC * Li Guohua, Dept. of Physiology, YYMC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Li Guohua, Dept. of Physiology, YYMC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二)能量去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设备复 杂,操作繁琐 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①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物理热价: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理热价: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蛋 白 质: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②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③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 物 质 耗氧量 产CO2量 物理热价 生理热价 氧热价 呼吸商     (L/g) (L/g) (KJ/g) (KJ/g) (KJ/g) (R Q) ───────────────────────────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④非蛋白呼吸商(NP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整体产生CO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RQ=───────────────── 整体耗O2总量-分解蛋白耗O2量※ ※ 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6.25×0.76(L) ※ 分解蛋白耗O2量= NP×6.25×0.95(L) 6.25=每产生1g尿氮(NP)需氧化蛋白6.25g 0.76(L)=每氧化1g蛋白的产生CO2量 0.95(L)=每氧化1g蛋白的耗O2量 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氧热价见:表7-2 ⑵间接测热法步骤: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开放式或闭合式。 ②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估算蛋白质氧化的量。 ③计算出NPRQ:=非蛋白CO2产生量/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