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ppt

发布:2021-11-05约3.45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 、机体能量 起源与去路;1. 糖; 2. 脂肪;3. 蛋白质; 能源物质释放 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 其它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 机械外功, 其它 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三)能量代谢 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尿液和粪便排出 总热量。假如不做外功, 该热量就是机体代谢 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正确, 但设备复杂, 操作繁琐, 现已极少应用。; ①食物 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 热量, 称为食物 热价。 物理热价: 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 热量。 生理热价: 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 热量。 糖与脂肪: 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蛋 白 质: 物理热价>生理热价(∵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被根本氧化分解, 有一部分以尿素 形式由尿中排泄)。; ②食物 氧热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 热量称为该种食物 氧热价。;能量代谢率=6min耗氧量×10×氧热价 ÷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二、影响能量代谢 原因 ;(二) 精神活动;(三)食物 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连续7~8h),即使一样处于平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 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发 。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 现象称为食物 特殊动力效应。 ;多个营养物质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一样: 蛋白质: 30% 糖: 4% 脂肪: 6% 混合食物: 10% 其产生 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 额外能量消耗相关。;(四)环境温度 1.人体平静时 能量代谢,在20~30℃ 环境中较为稳定。;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一) 基础代谢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 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二)BMR 测定和正常值   1.BMR 测定:(通常采取简易法) ①把基础状态下 氧热价定为20.195KJ。   ②测出1h内(测6min 耗氧量×10) 耗氧量。 ③测出体表面积。 ④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实测值: BMR实测值=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 ⑤对照表7-1 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相对值: BMR相对值=;2、BMR 正常水平及??异常改变;第二节 体温;概念: 指身体深部 平均温度, 即体核温度。 意义: 体温 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 活性, 造成生理功效 障碍, 甚至造成死亡。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体温 测定   通常体温 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直肠温度 正常值: 36.9 - 37.9℃; 测量时应将肛表插入直肠6cm以上。 口腔温度 正常值: 36.7 - 37.7℃; 婴幼儿和行为不能自控 人不能采取。 腋窝温度 正常值: 36.0 - 37.4℃; 测量时应使腋窝紧闭, 测量时间不少于10分钟。 ; 肛温比较靠近机体深部 温度, 但因为测试不便, 临床常见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   另外, 科研中还常见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3. 年纪: 新生儿(早产儿)易受随环境温度影响, 老年人体温偏低;???二、 机体 产热和散热 (一)机体 产热过程 1. 关键产热器官: 有: 内脏器官、骨骼肌、脑 平静时: 内脏器官 , 尤其是肝脏 运动或劳动时: 骨骼肌 占90%; 2.产热形式 ⑴战栗产热: 骨骼肌不随意 节律性收缩, 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 实际上, 机体在严寒环境中, 通常在战栗之前, 首先出现战栗前肌担心, 当肌担心上升到一临界水平时就转变为战栗。 ⑵非战栗产热: 又称代谢产热, 机体全部 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 但以褐色脂肪组织 产热量最大(约占70%)。;另外, 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 都可促进分解代谢而增加产热量。; (二)散热  1.散热部位: ;(1) 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是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 界较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