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实验5-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的实验5-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内容包括: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实验探究,以及二氧化硫漂白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提高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释二氧化硫漂白现象,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漂白性的认识较为模糊。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但在观察、分析和归纳实验现象方面还有待提高。
学生的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学生对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4.强调实验规范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漂白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漂白现象,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促进知识交流与思维碰撞。
5.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漂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化学实验5-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到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吗?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它的漂白作用。
2.学生回顾:同学们,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
3.老师总结:好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实验准备
1.老师讲解: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实验器材和试剂: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集气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等。
2.学生准备:同学们,请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1.老师讲解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学生操作:同学们,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实验现象与分析
1.老师提问:同学们,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3.老师总结:是的,这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二氧化硫漂白的作用原理。
五、漂白性原理讲解
1.老师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主要是由于它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硫可以将品红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还原成无色物质。
2.学生思考:同学们,为什么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3.老师讲解:二氧化硫的分子结构中,硫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方式使其具有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它可以失去电子,从而还原其他物质。
六、漂白性应用探讨
1.老师提问:同学们,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2.学生讨论:同学们,结合我们所学知识,讨论一下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应用。
3.老师总结:是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在食品、纺织、造纸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漂白剂等。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1.老师提问:同学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那么它的漂白效果如何?
2.学生讨论: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讨论一下二氧化硫漂白效果的影响因素。
3.老师总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