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硫单质及二氧化硫(教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5.1.1硫单质及二氧化硫(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硫单质及二氧化硫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确保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制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实证观念与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形成对硫单质及二氧化硫性质的准确理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环境、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认识,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硫单质及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
③硫单质及二氧化硫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
①硫单质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理解及反应条件的掌握;
③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④硫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硫单质及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硫的化学性质与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3.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生成及反应。
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硫单质的不同形态和反应过程,增强直观性;
2.利用教学软件模拟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3.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硫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不同的物质都是硫单质的哪种形态吗?它们是如何转化而来的?”
回顾旧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硫单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2.新课呈现(约4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硫的生成、性质和应用。
举例说明:以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硫磺为例,解释硫单质的形成过程;以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为例,说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总结提升(约10分钟)
教师总结:对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反馈(约5分钟)
收集反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①硫的发现历史及其在古代的应用,如炼丹术中的硫磺;
②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如斜方硫、单斜硫和塑性硫;
③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④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硫酸的制造过程;
⑤硫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如硫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⑥硫污染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⑦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2.拓展建议:
①鼓励学生查阅硫的发现历史资料,了解硫在古代的应用,以及硫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②指导学生深入研究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理解其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③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了解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④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如硫酸的制造过程及其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
⑤提供有关硫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硫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⑥引导学生研究硫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⑦鼓励学生探讨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讲授、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硫单质及二氧化硫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