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郧西县羊尾镇郭家中心小学 毛岸辉
【摘要】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抹煞。新课程要求转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自主教育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体现。因此,转变学习方式,要倡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它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自主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体现趣味性、体验性、应用性等,使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自主学习”。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要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对。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操作程序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数学自主学习一般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境,自学生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方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此步骤是整个自主学习训练的第一步。
第二,探索尝试,合作质疑。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质疑。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模拟、交流、反思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
第三,深入分析,探究释疑。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
三、要想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其次是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解题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练习时间。学生懂的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模糊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精讲。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就要靠老师的多种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标教材本身提供的大量的生活情景中的数学资源,吸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大量的具有典型性的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3、“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能等同于“自由学习”,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先学后教。使原来的“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比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过各种基本图形面积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