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中山大学经济法学专业考研笔记(一)、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pdf

发布:2016-02-21约4.2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 年中山大学经济法学专业考研笔记(一)、参考书及复试线、考 研复习规划 (7.19) 杨紫煊《经济法学》(第四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 社会基础和法学基础;学会运用经济法的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 经济法产生发展的法学基础 经济法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 (一)关于经济法产生的涵义 1、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2、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的制定 3、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部门的形成 (二)关于经济法产生的不同观点 1、经济法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才产生的 2、近代经济法产生于 19 世纪末,但并不否认“市民革命以前的经济法”的存 在。 3、随着国家与法律的产生,经济法也就产生了,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法 形成为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4、作为独立部门法的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 在以上观点中,以第一种为宜。 (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 1、 《谢尔曼法》是经济法的最早法律形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德国对卡特尔采取的扶持政策; 大战期间采取的战时 经济统制政策;大战结束后, 又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用以对付困难的经济局 势。 这种确认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可以直接进行干预的法律现象,被后人称之 为“经济法”。 (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 1、社会主义国家最初的经济法,根源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和对国民经济的 计划管理。传统的民商法满足不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专门的 经济法律。 2、捷克斯洛伐克于 1964 年颁布了《经济法典》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 经济法典。 3、中国经济法的产生 (1)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是随着公有制的确立和对国 民经济的计划管理而逐步形成的。 (2)中国经济法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步完善的。 (五)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1、 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表明,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 然产物。 这 “一定阶段”和“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所不 同。 2、在资本主义国家,“一定阶段”是指出现垄断和限制竞争之后;“必然性” 是指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的趋势。 3、 社会主义国家则稍有不同, 表现为: “一定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政权和公 有制的确立, “必然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天然具有的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 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管得过多,故经济法的行政色彩较为强烈;而在 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实行宏观调控,放开市场,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所 以经济法反映了国家管理和协调市场经济关系的趋势。 4、东、西方国家的经济法,就其历史进程而言,一方面是对民法的延伸、补充 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对行政法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即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发 生一定的交叉。 二、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经济角度考虑,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失灵”(或市场存在缺陷)是经济法产生 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市场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生产社会化,经营者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 企业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之后这些企业采取垄断、 限制竞 争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使市场调节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市场障碍) 2、产业革命后,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部门、行业和产品不断新旧更替, 竞争更加激烈。许多行业所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有些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前 期研究开发,短期内无盈利,甚至有失败和赔本的风险,私人投资者望而却步。 (市场的唯利性) 3、产业革命引起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垄断企业形成后,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 性的后果也十分严重了。企业规模扩大并形成垄断后,出于对超额垄断利润的追 求,加上市场信息不足和滞后, 造成生产过剩和产品大量积压, 导致企业的亏 损和破产; 由此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引起其他行业和经济部门的连锁反映, 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市场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2015 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育明教育寄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