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一硫酸;;(1)制备原料
工业上一般以或其他含硫矿物(如黄铁矿)为原料来制备硫酸,金属冶炼产生的含废气经回收后也可用于制备硫酸。
(2)反应原理
①生成SO2:、
4FeS2+11O22Fe2O3+8SO2。?
②催化氧化:。?
③制备硫酸:SO3+H2O══H2SO4。;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2)脱水性有机物中并非真实存在水分子
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
的组成比脱去。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探究如下:?;(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加热时,浓硫酸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金、铂除外)。
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教材实验5-3】;实验操作;②与非金属反应只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加热时,浓硫酸与部分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例如,加热时浓硫酸???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辨析比较
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1)酸的氧化性是指酸电离产生的H+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例如,反应Zn+H2SO4══ZnSO4+H2↑中H2SO4体现酸性。
(2)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如浓硫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反应时,+6价S元素被还原为+4价,表现氧化性。
(3)常见的氧化性酸有浓硫酸、浓(或稀)硝酸、次氯酸等。;实验剖析
蔗糖的“黑面包”实验
(1)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生成碳单质。
(2)浓硫酸吸水放出的热(预先向蔗糖中滴加少量水)使脱水生成的碳单质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CO2和SO2,固体膨胀,得到多孔的“黑面包”,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名师点拨
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1)常温下,Fe、Al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常用铁质或铝质槽罐车运输浓硫酸。
(2)钝化并非不发生反应,而是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继续反应。;正误判断(链接高考)
(1)(2022·浙江6月选考卷)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以得到三氧化硫。
()
(2)(2023·重庆卷)浓硫酸分别与Cu和C反应,生成的酸性气体相同。()
(3)(2023·广东卷)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形成多孔炭,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脱水性。()
(4)(2022·重庆卷)利用如图装置干燥气体。()
?
(5)(2021·河北卷)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烧杯中的溶液通常是氢氧化钠溶液
B.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
C.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能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
D.将57.6g的Cu片加入50mL18mol·L-1的H2SO4溶液中并加热,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等于0.45mol;解析铜与浓硫酸反应,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是否有水产生,C中浓硫酸为干燥剂,根据选项,若D中氧化铜变色,则A中氢元素氧化性强于硫元素,若D中氧化铜不变色,E中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氧化性强于氢元素,F中一般为NaOH溶液,若产生二氧化硫,可进行尾气处理,A正确;若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则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B正确;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即进行空白对照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能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C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逐渐减小,浓度减小后不再与铜进行反应,故被还原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少于0.45mol,D错误。;思维建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反应规律;[对点训练1]
(2024·江西抚州第一中学阶段考)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3+
C.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后再加热,溶液不变红
D.导管a的作用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发生倒吸;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铁丝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装置B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装置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