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两小儿辩日》
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儿童机智、勇敢的精神,同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通过辩论活动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增强文化自信,感受古代儿童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字词的认读和简单的语法规则有所了解。但面对《两小儿辩日》这样的文言文,他们可能对文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历史人物及事件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普遍对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有一定的兴趣,对具有挑战性的文言文学习也抱有好奇心。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讨论和互动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和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文言文与学生的现代汉语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文意、把握作者情感、分析人物性格等方面遇到困难。此外,古代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知识可能成为理解障碍。同时,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的要求可能感到不适应,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或黑板
-课程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课后资源延伸和学习交流)
-信息化资源:与《两小儿辩日》相关的历史图片、动画视频、文言文朗读音频
-教学手段:课本教材、教学PPT、辩论活动设计稿、学习卡片、讨论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教室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字词读音、语法规则等,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2.学生朗读完毕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懂了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了吗?请简要概括一下。”
3.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并总结:“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两个小孩子关于太阳距离远近的辩论,主要围绕‘日初出远,及日中则近’这一观点展开。”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
a.第一段:介绍两个小孩的背景和辩论的场景。
b.第二段:描述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论据。
c.第三段:描述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论据。
d.第四段:讲述孔子对两个小孩辩论的看法。
2.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两个小孩的观点哪个更有道理?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4.老师点评并总结:“两个小孩各有各的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探究课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1.老师提问:“这篇文言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并总结:“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3.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古代儿童机智、勇敢精神的赞扬,以及对辩证思维的推崇。”
五、课堂活动,巩固所学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两个小孩的辩论场景。
2.辩论结束后,老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辩论活动中体现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倾听、思考、表达’的文章。”
2.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可以收集优秀作品,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点评。
七、课堂小结,回顾总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知道了要善于倾听、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的机智和勇敢。”
2.老师鼓励学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到这些,成为一个有思考、有见解的人。”
3.课堂结束,老师与学生共同唱校歌,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论述:通过学习孔子在《论语》中对教育的看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孔子对于辩论和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