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1、糖: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70%
有氧氧化:1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可合成38molATP。
无氧酵解:1mol的葡萄糖只能合成2molATP。
2、脂肪: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3、蛋白质:
主要用于重新合成细胞成分或酶、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次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二)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转移:
1、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机体
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2、磷酸肌酸(CP):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
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等等。
;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计量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耳(kJ)。
(一)直接测热法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二)间接测热法
原理:定比定律。
1、与间接测热法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
热价有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之分。
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是不同的。
2)食物的氧热价:
3)呼吸商:
(1)定义: 产生的CO2ml数
RQ =
; ;(2)非蛋白呼吸商:氧和脂肪氧化时产生CO2ml的与消耗的
O2ml数比值;; 2、步骤:
(1)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方法:闭合式测定法
; 开放式测定法:
条件:呼吸空气;
测定:呼出气的量及其中O2及CO2的容积百分比。
(2)测定一定时间内尿氮排出量。( 1g尿氮相当于氧化分解
6.25g蛋白质),查表计算蛋白质的产热量、耗氧量、 CO2
产生量
(3)计算NPRQ——查表其对应的氧热价——计算非蛋白食物的
产热量。
(4)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 +非蛋白食物产热量
;举例:假定该受试者24小时的耗O2量是400L,CO2产量为340L。
另经测定尿氮排出量为12g,计算该受试者24小时的能
量代谢值。
(1)蛋白质代谢:
氧化量=12×6.25g=75g
产热量=18kJ/g(生物热价)×75g =1350kJ
耗氧量=0.95L/g×75g=71.25L
CO2产量=0.76L/g×75g=57L
(2)非蛋白代谢:耗O2量=400L-71.25L=328.75L
CO2产量=340L-57L=283L
NPRQ=283L÷328.75=0.86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
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2、睡眠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蛋白质为30%,糖和脂肪约为4-6%,混合食物为10%。
4、精神活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肌紧张增强、激素
(如甲状腺激素)等释放增——产热量增加。
5、环境温度:安静时,在20-300C的环境温度最为稳定
6、肌肉:主要是肌肉松弛。
(二)个体因素
1、体表面积:衡量单位
2、性别与年龄
(三)其他因素:温度;;四、基础代谢
(一)定义
1、基础代谢:
2、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
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紧张状
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0C。
(二)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测定:临床用代谢测定仪——耗氧量
用体表面积为尺度来衡量。
举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