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第十二章典型工件的加工.ppt

发布:2022-05-23约3.44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典型工件的加工 第三节 齿轮类工件的加工 3 1 第一节 轴类工件的加工 2 第二节 套类工件的加工 第四节 箱体类工件的加工 4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 一、轴类工件 1.轴的功用 轴类工件是机械设备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工件,主要用于支撑传动件和传递扭矩,并保证装在轴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转精度。 第一节 轴类工件的加工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2.轴的分类 结构形状分:光轴、台阶轴、空心轴、异形轴。 长度与直径比(长径比)分:刚性轴(L/d≤12)、挠性轴(L/d>12)。 所受载荷不同分:心轴、传动轴、转轴。 光轴 台阶轴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多拐曲轴 挠性轴 花键轴 十字轴 单拐曲轴 偏心轴 凸轮轴 空心轴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3.轴的结构 轴类工件的加工表面通常有内圆柱面、外圆柱面、圆锥面以及螺纹、花键、键槽、槽等。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二、传动轴的功用、结构及技术要求 1.传动轴的功用 主要用来支撑传动工件和传递扭矩。 2.传动轴的结构 主要结构要素有外圆柱面、螺纹、键槽等。 3.传动轴的技术要求 支承轴颈是轴的基准要素,其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 第六页,共四十二页。 三、传动轴的材料及毛坯 传动轴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四、轴类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划分加工阶段 (1)粗加工阶段——钻中心孔,粗车各处外圆。 (2)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各处外圆,车削螺纹,铣键槽等。 (3)精加工阶段——修研中心孔,粗、精磨各处外圆。 第八页,共四十二页。 2.选择定位基准 图示的传动轴,粗加工时,以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半精加工时,以外圆表面加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精加工时,以两个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3.选择装夹方法 典型轴类工件常用的装夹方法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 精度要求不高的表面在半精车时就可以加工到规定尺寸,如退刀槽、越程槽、倒角和螺纹等。键槽在半精车后进行划线和铣削。淬火后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以消除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和氧化皮。最后粗、精磨齿轮和轴承的轴颈。 4.传动轴的加工工艺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采用锻件毛坯,加工前应安排退火热处理,以便消除毛坯的内应力和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传动轴最终热处理是淬火,应放在半精加工之后,粗、精磨之前进行,即在车削螺纹和铣削键槽之后进行。为了保证磨削精度,在淬火热处理之后应安排修研中心孔工序。 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五、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1.传动轴的加工顺序 锻造毛坯—退火—粗车—半精车—车螺纹—铣键槽—热处理(淬火)—粗磨—精磨。 2.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一、套类工件 1.套类工件的功用 起支承和(或)导向作用。 2.套类工件的种类: 第二节 套类工件的加工 套类工件的种类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3.套类工件的结构 套类工件的主要表面是内、外圆柱表面,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孔壁较薄且易变形,工件的长度一般大于孔的直径。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二、轴承套的功用、结构及技术要求 轴承套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1.轴承套的功用 支撑和导向作用。 2.轴承套的结构 短套筒类工件。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3.轴承套的技术要求 ? 44±0.015mm的外圆主要与轴承座内孔相配合,它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值为Ra1.6μm;内孔? 30H7主要与传动轴相配合,它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值 Ra1.6μm;两端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均为Ra1.6μm;外圆?44±0.015mm对? 30H7孔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可保证轴承在传动中的平稳性,轴承套的左端面相对于? 30H7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三、轴承套的材料及毛坯 该轴承套的材料为铸铁,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中等,但内孔尺寸较大,故毛坯选用外径为?70mm的铸铁棒料。 四、轴承套的加工工艺分析 1.划分加工阶段 (1)粗加工阶段——钻中心孔,粗车各处外圆、退刀槽,车轴承套内孔。 (2)精加工阶段——精车各处外圆,铰轴承套内孔。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2.选择定位基准 粗加工时,选择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精加工时,选择内孔轴线作为定位基准。 3.选择装夹方法 典型套类工件常用装夹方法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五、轴承套的加工工艺过程 1.轴承套的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