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月 日总第 课时
1、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掌握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难点: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1)、在植树活动中,一年级一班有树苗80棵,二班有48棵树苗,如果要使这两个班的树苗一样多,需从一班调x棵到二班,则所列方程是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甲、乙合做要x小时完成,则方程是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这上面所列式子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方程,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上面所列方程有什么特点?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请试做下面练习: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25=0 D、
(3)如果x3m-26=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__________取什么值时下列方程等号成立
(1)+25=0, (2)
引出方程解的定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1:判断下列各的值是不是方程4(+1)=16的解
(1) =-2 (2)=3
解:(1)把=-2代入方程,得
左边=4(-2+1)=-4
∵;左边≠右边
∴=-2不是原方程的解
(2)把=3代入方程,得
左边=4(3+1)=-4
∵;左边=右边
∴=3是原方程的解
练习:已知x=2是方程2(x-3)+1=-2x+a的解,则a=____________. = 5的解
∴=10
课内练习:1、2
课堂小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及检验方法
作业:作业本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月 日总第 课时
??知识与能力:在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检验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移项的概念,使全体学生初步掌握移项法则,并会用这一法则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大部分学生掌握移项法则,并在一道题中多次运用这一法则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示变化的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探究移项法则。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适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索过程,掌握移项法则,熟练的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2的应用以及移项要变号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x=4;(9)-=-;(10)3y+4y;(11)ab=ba;(12)x-=2(x+1)
4.说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上述方程(1)、(2)?观察下图(见教材合作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分别观察上述两图,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从甲到乙再到丙的变化过程中,天平称盘上的物体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相应的方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说明上述各变化过程的正确性吗?
通过图例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上述过程表明,求方程的解,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
(三)指导应用,深化理解
例1 解方程:
(1)5x=50+4x; (2) -x=4 ;
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注意用检验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 上述解题过程应用等式的哪些性质?如何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问题2:已出现哪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各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如何正确规范书写解方程的各个步骤?哪些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例2:解方程,并口算检验:
(1)8-2x=9-3x; (2)-x=x+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