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1-22约4.1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学生感受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王昌龄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感受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实践与创新:通过诗歌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文学创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学常识,能够识别诗歌的基本结构,了解一些古代诗人的基本信息和简单诗歌鉴赏方法。

2.学生对诗歌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感到好奇。他们在学习中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感悟力,而有的学生则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倾向于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古汉语词汇的不熟悉,难以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以及对诗人情感把握的不准确。此外,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诗歌的情感联系起来,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简介、诗歌意象图片等,制作成PPT或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基本教学工具,以及用于课堂讨论的便签纸和记号笔。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提前划分好小组讨论区域,确保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互动和思考。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预习资料,包括诗歌原文、背景介绍、诗人简介,要求学生预习并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诗歌中的‘杨花’和‘子规’分别象征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和预习材料,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以便教师了解预习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方便学生交流和教师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引出本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境。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诗歌中难以理解的词汇或情感表达。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详细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以诗歌创作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供学生比较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尝试创作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对比阅读,加深对唐代诗歌的理解。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创作和阅读,提高学习兴趣。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