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3-21约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王昌龄左迁龙标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李白的部分诗作。本节课通过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同时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外,本诗涉及的友谊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高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培养其运用古典诗词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感知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体验美的愉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唐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式、韵律和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他们对于李白的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如《静夜思》等。

2.学生对古代诗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喜欢互动式的学习氛围。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唐代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了解可能不足,影响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自学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简介、诗歌赏析文章,以及唐代诗歌风格特点的PPT演示文稿。

3.教室布置:合理安排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PPT演示,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预习资料,包括诗歌原文、背景资料和诗人简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理解。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内涵。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互动和学生的预习笔记,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诗歌和相关资料,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答,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给老师,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代背景和诗人李白的故事,引出本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等知识点,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每组选择一个意象进行深入探讨。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以诗歌为主题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唐代诗歌鉴赏的相关书籍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结合课堂所学,完成写作或绘画创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