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群体行为教案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众实验所用的卡片 X A B C 产生从众的原因 群体原因 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吸引力 群体的领导者 群体中相似成员的影响 群体中他人的反从众 个体原因 智力 自尊 年龄 性别 性格 本章结束 谢谢! 第七章 群体行为 本章要点: 1、群体动力论模型。 2、非正式群体的分类、作用及管理。 3、群体中的利他与攻击。 4、群体凝聚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5、群体士气的作用及提高士气的方法。 6、群体中的从众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1节 群体动力论 一、群体及其种类 二、非正式群体 三、群体动力论 四、影响群体的因素 一、群体及其种类(1) 群体(group),又叫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遵守同一规范,在同一目标指导下协同活动的人群组合体。 群体的特征: 成员要遵守同一规范 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 成员之间彼此意识到对方 一、群体及其种类(2) 群体可以分为: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职能群体和任务群体 工作群体和休闲群体 利益群体和友谊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 长期群体和临时群体 紧密群体和松散群体 二、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又叫随意群体,或小团体,是指既没有组织的明文没有规定,又没有正式结构,是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优点 非正式群体的缺点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基础 1.利益一致 2.价值观一致 3.兴趣爱好一致 4.个性相似 5.个性互补 6.背景相似 非正式群体类型模型 积极型 调剂型 消极型 破坏型 价值观型 利益型 爱好型 个性型 背景型 垂直型 混合型 平行型 作用维度 起源维度 三、群体动力论 社会心理学家卢因(K. Lewin)提出,个体的行为是他与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作用的结果,可以用下列函数式来表示: 其中,B是指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是指个体的内部动力与特征;E是指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 即群体中个体的行为方向和强度取决于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群体的各种因素。 群体的类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成熟群体) 群体的形成 群体发展步骤 1.互相接受 2.沟通与决策 3.激励和生产率 4.控制和组织 影响行为的因素 1.构成 2.大小 3.规范 4.凝聚力 成员特点 1.相互依赖性 2.同等性 3.激励性 4.合作性 5.沟通性 6.竞争性 群体特点 1.生产性 2.适应性 3.自我矫正性 群体决策与其他群体相互作用 群体动力论模型 间断-平衡模型 A (A+B)/2 B 时 间 阶段2 阶段1 第一次会议 飞越 结束 高 工 作 绩 效 低 群体发展的步骤 相互熟悉 分享信息 讨论与任务无关的题目 尝试了解他人 有防御性和推脱性 1.相互接受 呈现态度 建立规范 设定目标 公开讨论任务 2.沟通与决策 合作 为完成任务主动工作 有创造性 3.激励和生产率 相互帮助工作 根据能力设计任务 自发地活动 有灵活性 4.控制和组织 新任务 新成员 四、影响群体的因素 群体心理(group psychology)是指个体在加入了某一群体后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群体心理具有如下特点: 能力扩大化 合理化 轻信化 排他性 忠诚化 趋同化 保护化 影响群体心理的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影响群体心理的合群因素 合群因素是指群体本身的一些因素。 合群因素主要包括:群体的规模、群体的领导者、群体成员的构成、群体的规范、群体的目标、群体的凝聚力等 。 第2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群体中的喜欢 二、群体中的利他 三、群体中的攻击 一、群体中的喜欢 喜欢(likeness),是指个体对他人在心理上持积极评价的态度,在行为上愿意接近对方的一种心理活动倾向。 厌恶(dislike),是指个体对他人在心理上持消极评价的态度,在行为上想躲避对方的一种心理倾向。 影响喜欢有许多因素,其中主要涉及到四种因素:接近性、个体品质、熟悉与报答。 个体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 顺序 最喜欢的品质 最不喜欢的品质 1 真诚 说谎 2 诚实 假装 3 理解 邪恶 4 忠诚 冷酷 5 真实 不老实 6 信得过 虚假 7 理智 讨厌的 8 可靠 恶毒 9 有理想 信不过 10 体贴 不友善 二、群体中的利他 利他(altruism),又称利他行为,是指个体不期望他人报答的一种自愿的助人行为。在组织中,利他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强。 利他具有如下特征: 无条件性 自愿性 益他性 自损性 利他的类型 助人行为 利 他 利己助人 非紧急利他 内疚利他 补偿性利他 互惠性利他 爱他性利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