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群体教案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9 2、婚姻行为模式随社会的变迁发生相应改变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缔结婚姻必须遵守一套固定的程序,婚姻的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婚姻缔结的方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姻权力方面,推祟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这套婚姻行为模式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婚姻规范,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29 3、订婚(婚姻的缔结) 订婚是我国传统婚俗中必备的一环。订婚表示择偶决定后宣告双方婚约开始成立,它提供了婚姻将要成立的一种迹象。而且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订婚意味着择偶过程结束。一经订婚,男女双方一般不能再行反悔。 目前,农村的订婚仪式一般比城市的要复杂,也更讲究礼俗。订婚仪式通常在选定的日期举行,在这一天,男女双方要宴请亲朋,向人们通报这门亲事。另外,订婚时男方家庭还要通过介绍人送给女方家庭一定数量的彩礼,以便在物质利益方面维护和加固这道契约。 */29 4、结婚 结婚年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妇女平均的初婚年龄为20岁左右(40年代平均初婚年龄为18岁,80年代提高到22.5岁)。 农村青年的初婚年龄一般比城市青年要早2~3年,城市里晚婚的人要多些,农村里早婚的人要多些。 */29 在我国现阶段,只要当事人到政府机关登记,领取结婚证,夫妻关系就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人们之所以看重结婚仪式,主要是由婚礼的社会意义所决定的。 首先,举行婚礼就意味着向社会公众、亲戚朋友宣布夫妻关系的正式形成,使夫妻关系明确化和公开化,以获得社会的认可。 其次,社会也把婚礼视作监督、约束、教育结婚者的手段,以保证婚后夫妻遵守社会规范,履行相互之间、对后代以及对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再次,因为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举行庄重的婚礼,参加的人多,气氛热烈,以表示婚姻意义的重大。 第四,婚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炫耀性消费,为人们显示地位、权势、财势提供了机会。 结婚仪式: 《社会学原理》 *社 三、家庭的概念 古 代 的 理 解 从居住的角度 解释“家” 中国 西方 familia 包含着“奴隶”的意思 《社会学原理》 *社 近 现 代 西 方 学 者 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与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 心理学家 强调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生理结合 社会学家 更多地从家庭的社会属性方面来解析 伯吉斯和洛克指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 《社会学原理》 *社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 组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 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 基本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 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 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 首属群体实体。 (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 ●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社会学原理》 *社 理解上注意点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 BACK 2. 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家庭中的基本人际关系 3. 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条件 4. 家庭是一种正式群体 5. 家与户不是一个概念 《社会学原理》 *社 四、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摩尔根(1818-1881),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古典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摩尔根发表的《古代社会》(1877) 一书,被恩格斯誉为是“划时代少数著作之一”。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进化学说。 《社会学原理》 *社 一夫一妻制家庭 对偶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血缘家庭 《社会学原理》 *社 五、家庭的结构与类型 1、 家庭的结构 ● 家庭、家族和宗族 《社会学原理》 *社 《社会学原理》 *社 五、家庭的结构与类型 1、 家庭的结构 ● 家庭、家族和宗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