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学 第七章社会群体.ppt

发布:2018-05-15约1.4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第一节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由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 (1)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来看。“人生不能无群”。个体有群聚的本能,并希望在群体中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等) (2)从社会角度看。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没有群体便没有社会。 群体构成要素 群体成员 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领袖 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第三节、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 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内部已因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了一定的结构模式。规范、地位、角色、权威及成员间的关系,都是这种结构模式中的要素。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个人、群体自身以及环境等方面。 群体规范:指在某一种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群体规模、“社网图”、群体内部沟通方式) 群体领导与决策: 初级社会群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初级群体研究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一个热点,并已分化出许多流派。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1)成员有限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 (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1)抑制个人发展 (2)干扰正式组织的运行,导致组织分裂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结构走向松散 功能走向退化 数量日益减少 积极意义: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个人自由;促进现代社会整合。 消极意义:个人情感满足出现困难;老人缺乏温暖;社会控制出现问题。 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 3.试析研究初级社会群体的意义。 4.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5.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 思考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