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docx
《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B.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增强,渔业产量增加。
C.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D.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2、下列哪一项不是海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表现?
A.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汽,影响降水分布。
B.海洋表面摩擦力较大,能够直接改变风的方向。
C.海洋吸收并储存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调节地球的热量平衡。
D.海洋通过对流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
3、下列关于大气对地面热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会将热量直接释放到空间
B.大气对地面热量有削弱作用,使地面温度降低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会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层本身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会将热量全部反射回地面
4、下列关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热带海洋地区的气候通常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暖
B.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冬暖夏凉”
C.非洲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域低
D.极地地区由于海洋覆盖面积小,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较弱
5、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A.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
B.澳大利亚东海岸降雨量显著增加
C.秘鲁沿海地区渔业产量大幅下降
D.亚洲季风区降水普遍增多
6、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
A.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洋表面温度比正常情况下更低
B.南美洲西海岸遭遇更频繁的暴雨
C.热带太平洋东部的信风减弱
D.东南亚地区经历更为湿润的气候条件
7、下列关于大气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通过吸收太阳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B.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使地表温度降低
C.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
D.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降低
8、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海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A.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低温少雨
C.气旋的形成
D.台风的形成
9、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
B.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亚地区降水增多。
C.在厄尔尼诺年份,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减弱,渔业产量可能减少。
D.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显著降低。
10、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下列哪一项不是拉尼娜现象的特征?
A.赤道太平洋中部至东部海面温度低于正常水平。
B.加强了东亚季风,导致中国南方夏季雨量增加。
C.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可能出现更频繁的暴雨和洪涝。
D.热带太平洋西部的气压比正常情况下更低。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以下哪种现象属于选择性吸收?
A.臭氧吸收紫外线
B.水汽吸收红外线
C.气溶胶散射可见光
D.大气层吸收全部太阳辐射
12、以下哪个因素对海陆风的形成影响最大?
A.海洋与陆地的温差
B.地球的自转
C.海洋与陆地的湿度
D.地球的公转
13、关于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输送水汽,影响全球降水分布
B.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能够改变大气环流模式
C.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强会导致海洋表面温度显著上升
D.海-气相互作用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14、在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时,以下哪个现象最能体现海洋对大气长期变化的影响?
A.短期内局部地区的气温波动
B.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
C.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
D.季风系统的强度和位置变化
15、以下哪种现象是由海气相互作用引起的?()
A.温室效应
B.气候变暖
C.雨雪天气
D.海啸
16、以下哪项不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A.潮汐
B.风化作用
C.气候变化
D.海平面升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在你的回答中,请包括以下几点:
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及其发生的主要区域。
正常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温、风向和大气环流特征。
在厄尔尼诺年,上述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不同地区气候模式的具体影响,至少举出三个地区的例子。
人类活动是否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影响?请简要说明。
第二题:
分析以下气候现象,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讨论其对我国沿海地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