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海_气相互作用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PAGE14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说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示意图,相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综合思维)
3.利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正确对待由其带来的气候异样现象。(人地协调观)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相互影响过程。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1)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聚,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影响因素:海洋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亲密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重要存储器:海洋汲取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70%,并将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影响因素: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层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基础: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2.平衡原理
(1)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凹凸纬度间的大气环流。
(2)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
(3)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3.主要体现
(1)水平衡: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改变。
(2)热平衡
①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②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
(1)表现: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旁边,圣诞节前后有时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当地海鸟结队迁徙的反常现象。
(2)影响
①使得当地冷水性鱼类因不适应暖和海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导致以这类鱼为食物的鸟类死亡或迁徙。
②大范围影响到天气状况和农业生产。
2.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疆水温异样下降的现象。
一、推断题
1.海水温度干脆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2.大气是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重要存储器。(×)
3.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4.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5.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大气环流把中纬度的多余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6.厄尔尼诺现象是秘鲁沿岸海疆水温变低,拉尼娜现象则是水温变高。(×)
二、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相悖的是()
A.海—气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B.海洋确定着大气中的水热改变
C.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D.海洋参加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解析:选C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
2.关于海洋热量收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海区到高纬海区渐渐削减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热量净收入随纬度的改变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赤道地区因降水多,热量收入少于副热带海区。
3.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厄尔尼诺盛期时赤道旁边太平洋东部的海面温度异样上升,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原有的环流系统被打破,题中的③图符合这种状况。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以往多雨的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由于四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大为削减,甚至出现明显的干旱灾难;相反,原热带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活跃、终年比较干旱的地区,因为表层海水温度明显上升,水汽蒸发量明显增加,上升气流异样活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南美沿岸的秘鲁、智利、厄瓜多尔等原降水较少地区,这时往往出现暴雨,发生洪涝灾难,题中的②图符合这种状况。
4.目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