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1教案 冀教版.doc

发布:2019-12-08约6.3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1教案 冀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活、领会哲理。《寓言二则》中两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分别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和《吕氏春秋·察今》。故事结构完整、叙事生动,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学生不难理解。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领悟其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还肩负着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忆、诵读、积累,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做些准备。 二、设计理念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讲,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潜心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拉近和文言文的距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必要时良好的示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文言文与学生距离较远的关系,要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轻重、节奏、韵味,对于学生来讲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学生不懂处示范,能让学生更易亲近文言文,激发朗读的兴趣。 3.语文既学内容也学形式,学法的引导是语文课上教师必须要关注到的。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在以后能自如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及类似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 4.语文既学形式也学内容,寓意的领悟不是靠教师告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悟,教师应起到的作用是“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和文本亲近的过程中感悟寓意,让学生在类似的文本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尝试读准字音,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2.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3.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五、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写文章和说话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区别啊?古人也一样。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古白话文作品还记得吗?(指名回答)那篇文章更多的是古人说话所用的语言。 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寓言故事,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还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警醒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炎黄子孙,当我们大声的诵读着这样的文字时,就如同聆听古人的教诲,会倍感亲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则,(出课题——《寓言二则》)看看从中,我们能明白怎样的道理。 二、揭题。 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揠”字的写法,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生答。) 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吗?用“拔”的方法能不能帮助它快长啊?咱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有趣的文言文故事。 三、“五读”深化,理解感悟。 A.“一读”——交流释疑,指读正音。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可以向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看看谁能把课文正确、通顺地读下来。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注意“闵、揠、趋、槁、矣”等字的读音。 B.“二读”——教师范读,标注停顿。 师:“这样文章离我们现在比较远,读的时候只有注意停顿,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其中的意思。老师读的时候,大家用“/”标出句子中的停顿,这是我们今天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大‘法宝’。一会儿尝试着自己再读。“ = 1 \* GB3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③予/助苗长/矣! C.“三读”——学生练读,读懂故事。 要求:读的响亮、抑扬顿挫、有韵味。师相机进行指导,按照画出的停顿来读。 重点指导: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师:大家读的很好,那么关于这个故事你们读懂了哪些句子?哪些还没读懂?(指名回答) 小组里讨论之后,指名说。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问:“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结合注释。”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又一大‘法宝’——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