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二则交流学习教学设计冀教版.doc

发布:2019-12-09约2.7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二则交流学习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层次。 3、了解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寓言故事我想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生答)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短小精悍,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两则寓言,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你发现这两则寓言与我们以往读的寓言故事有什么不同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关于文言文,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它与我们上学期一起学习的古白话文《用奇谋孔明借箭》一课,有什么不同?古白话文主要侧重于口头语,文言文则是书面语。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回忆我们在学习《用奇谋孔明借箭》一课时的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谁先来说说? 二、小组学习,读通课文。 1、借助资料和文旁注释尝试着读通原文,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读不懂读不通的句子做出标注。 2、读懂课文意思,说说自己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搜集资料了解文言文与古白话文的区别。 学习文言文,第一步仍然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读通课文,这是我们理解寓言的前提。 4、小组交流,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先把预习两则寓言故事时遇到的读不准的字音以及断不准的句子,在小组里尽力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负责记录下来大家一起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效率高。 5、小组长汇报,集体交流。 小组长汇报小组没有解决的读音、断句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你们是怎么确定的?根据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断句,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一种方法。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提出之后继续解决) 6、检查朗读。 同学们,这些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③予/助苗长/矣! 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⑤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7、教师配乐范读其中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断句,边听边在书上作出标注。 8、自己尝试把两则寓言完整的读一读。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和资料逐句的来看看这两则寓言都写了什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过程:4号同学做小组长负责交流活动,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话逐句说出它意思。 2、小组学习之后汇报问题,集体交流解决。 过程:哪个小组没有问题了,小组同学合作,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寓言故事的意思,其余的同学认真听,看大家的问题在他们的解释中能不能得到解决。 (小组逐句说意思,大家开始做笔记,教师顺势肯定好的学习习惯。) 3、小组中每个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意思。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指名分别说说两则寓言的意思。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文。试着背诵。 四、小结激趣。 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两则寓言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读文导入。 同学们,谁来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则寓言给大家读一读? 二、感悟道理,向生活拓展。 中心话题:认真读两则寓言故事,仔细想一想,宋人与楚人的可笑之处在哪?你从哪儿读到的?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谈一谈。 1、学生结合中心话题自学感悟。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揠苗助长》预设点:宋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此环节可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如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如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小结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想象情境,再读文本。 《刻舟求剑》预设点:楚人可笑在哪里?他为什么求不到剑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又明白了些什么? 这一问题比较简单,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三、古文拓展,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附送: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二则同步练习冀教版 一、填空题。 1、选字填空。 吾 悟 矣 唉 契 锲 感(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