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美版美术五下第17课《雕塑之美》word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人美版美术五下第17课《雕塑之美》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播放xx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
2.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进入学习情境。
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观察
生活
初识
雕塑
1.初步感受古代与近代雕塑作品的表现内容、形象、特点和材质。
2.进一步感受东西方雕塑作品的造型特点和审美特征。
请学生看书中雕塑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是哪个年代的,说说理由。
观察、对比、讨论,了解内涵。
掌握欣赏雕塑作品的一般方法。
深入
探究
体味
内涵
1.课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体会其社会价值。
2.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
课件介绍罗丹生平及艺术风格。
学生了解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
了解作者的情感和作品内涵。
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和作者内心世界出发,去欣赏理解,逐层深入感受艺术的思想境界。
评述
表达
感受
欣赏《加莱义民》
表达对作品的欣赏感受。
用文字描述雕塑作品,训练学生的评述能力。
附送:
2019春人美版美术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 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 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 探究性学习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
学习
一、探究学习:
(一)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美
1.课件展示太空星云图片。
(1)图片中的景象像什么?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在平日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象吗?(4)你们还想再看一些这样的美丽的星云吗,下面我们就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这些美丽壮观的景象。
(5)你能不能用美术语言,说说看到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2.小结:
(二)用艺术表现科学
1.展示《下楼梯的女人》。
2.欣赏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1)另外一位画家则是研究并运用了光学原理来作画。请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点彩画”。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小结:
(三)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飞檐与斗拱:
(1)展示世博中国馆图片:(2)请大家小组内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参与、指导。
(3)小结:
(4)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斗拱。
(5)展示各种斗拱的结构图片。
(6)欣赏“浙江宁波保国寺”的建筑图片。
2.小结:
引导学生欣赏观察
感受艺术美
寻找科技内涵
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学生初步感受画面特点
欣赏感受点彩画的独特效果
研究画家的作画方法
欣赏研究中国馆的建筑艺术美
学生组内交流、发表看法
一起了解“斗拱”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首先感受摄影的艺术美,在欣赏的同时思考探究艺术创作背后的科技支持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摄影作品与原作的对比使学生发现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探究考察的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探究
抛出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
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体会人们对美的追求激发着人们发明更高超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的创想,感受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
综合
探索
二、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1.每组桌面上有一些同学们课前在互联网上搜索查找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作品,请各组进行探究考察活动,并填写好图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3、各小组进行考察活动。
学生欣赏、感受、
观察、讨论,交流自己考察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作品资料。
?
?布置考察内容
提出考察要求
感受艺术美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美。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交流
汇报
小组代表整理汇报本组考察结果,其余同学补充。
考察汇报
培养科学素养和知识的整合能力
拓展
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2、课堂小检测。
3、拓展:(图片欣赏)
(1)梵高《向日葵》(这是谁的作品?)
(2)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片里是什么?)
(3)纳米材料图片欣赏。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