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精选.pdf
一、导入
我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你们知道是谁说的吗?回顾这漫
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
这首诗。(板书: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
每行七个字。一起齐读诗题。生:《七律•长征》。
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
师:诗中有两个词很不常见,看![逶迤磅礴]谁来读?生读正确,一
起读!谁知道他们的意思?在这首诗中它们都是来形容山的。这儿有
个秘密,看!【整首诗闲、丸、寒、颜加拼音】,你发现了什么?生:
拼音韵母中都有an。押韵是的,你很细心,2468句押韵,这让我们
读来朗朗上口,关注这些韵脚字,读的时候注意声断气相连,会更有
韵味,一起读读!
2、诗歌不但讲究押韵,而且还有着鲜明的节奏。下面我们就借助这
些分隔符,再来读一读。注意:有斜杠的地方要有停顿,也要声断气
相连,谁来试试?生读:师:好,读得还不错,我们来合作读,找找
感觉。师: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三、读出方法,铭记精神
师:你了解长征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长征?(生
资料袋)了解了长征的时间;知道了长征的路程;
师:看来,大家课前都认真搜集了资料!很好,根据需要搜集整理信
息,可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刚才同学提到的这些数字我们应该
牢牢记住,一起读。【出示: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25000
里。】
师:是呀,漫漫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毛主席仅以这首短短的七律就
浓缩了他的景观,怪不得都说这首诗是【伟大的革命史诗】那就让我
们跟随诗人毛泽东一起走进这段历史,看看他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历
史画卷?请大家用心听!【诗朗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谁来
说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这些山这些水可都是天险。那么,红军对于这
些天险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生:藐视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师:用诗中的一句话,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很好,你们一下子找到了整首诗的中心,一起读这句话。【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不怕}那么,诗人是怎么写出红军
不怕远征难的呢?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大家读读诗句,和同
桌讨论讨论。
(一)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红军不怕
远征难的?
1、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说红军把五岭山脉
看成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看成滚动的细小泥丸。你很会读
书,一起读这句话【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看,这就
是五岭山脉【图】有诗这样写道:【】告诉我,你看到了怎样的五岭
山?用一个词语也行。
生:险峻高低起伏高耸入云这逶迤的五岭山脉又高又陡,而且这样的
山是一座连着一座,绵延千里啊,想要过去,容易吗?读出你的感受!
生1读你也来读,一起读【五岭逶迤】
2、那乌蒙山又是怎样的山?请你说生介绍:()还有谁知道?师:是
的,看【】乌蒙山气势磅礴,为贵州最高峰。想要过去,难不难?读
出你的感受!生1读,一起读【乌蒙磅礴】总:如此逶迤的五岭,【图
片】在红军看来就是(小细浪)如此磅礴的乌蒙,【图片】在红军
眼里就是(小泥丸)
3、师:这是用了什么手法?生:夸张比喻{板书:夸张}师:提到夸张,
我们便会想起大诗人李白,比如他的:【】师:李白的这些夸张句和
长征中的这句有什么不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李白的这些夸张都是把事物夸大,而长征中的则是把大事物缩小。
师:嗯,观察仔细!说得具体些,这里把什么缩成了什么?生:逶迤
的五岭山脉缩成了这样细细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山缩成了这样小小的
泥丸。
4、师:是的,那这一大一小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一起
读这句话,读出这强烈的对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
师:诗人用这极大和极小的对比,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生:红军不
怕这两座山)师:是的,站在五岭山下,站在乌蒙山下,红军战士可
能会对自己或对大山说些什么?生:我不怕你们,我一定能翻过去!
生:这五岭山在我看来不过是细浪而已师:谁能把红军的这种藐
视困难的感觉给读出来?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起
读!生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同学们,红军在长征
途中翻越的可是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啊,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
他们的回答是──不怕,一起读这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师: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