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最新 .pdf

发布:2025-04-04约4.2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编版六年级《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

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

怀和高昂气质。

难点:五、六句中“暖”和“寒”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黑板上写一组数字:1、11、18、24、25000。)

2、学生猜数字的含义。

3、学生阅读资料袋,解释:这组数据与长征有关。

4、(出示毛泽东图片)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5、解释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同桌解决难读的字。

2、指名读,正音。

3、出示全诗(停顿、押韵、重音),自由读。

4、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5、齐读。

6、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哪些诗句能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7、学生交流,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读懂

了什么?重点解释“只等闲”。(板书:不怕难,只等闲)

8、指导读,齐读前两句诗。

三、细读感悟

师: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胸襟啊!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真

的只是平常小事吗?让我们走进具体诗句去细细感受。

1、学生默读后面六句诗,看看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明白的

地方做上标记,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

(1)、五岭逶迤为什么“腾细浪”,乌蒙磅礴为什么“走泥丸”。

A:出示五岭图片,指名学生描述图片,这就是诗中的哪个

词?出示“逶迤”,指导读“五岭逶迤”

B:出示乌蒙山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山?这就是怎样的乌

蒙山。出示“磅礴”,指导读“乌蒙磅礴”

C:可是为什么把五岭当成细浪,把乌蒙当成泥丸呢?(板

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D:这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比喻、夸张,

更能体现毛泽东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面对困难时的从

容不迫。)

E:学生带着理解再读这两句。

F: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

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理解“暖”和“寒”

A、出示金沙江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

师:这样的江容易过吗?刚才同学说的暖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从“暖”

读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心情?(喜悦)出示过江图片

B:(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

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

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

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

吗?

看录像,谈感受。从“寒”读出了什么?

读出感受。

C: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

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D:两场截然不同的战斗,毛主席仅仅用了一暖一寒,读出

主席博大的胸襟。

E::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

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为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