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核医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肝显像.ppt

发布:2018-06-11约1.3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11章肝胆显像 (P137-149) 第一节 肝胶体显像  ( colloid liver imaging) 肝胶体显像是依据肝细胞聚集显像剂的放射性分布由体外显示肝脏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的显像方法。 一、原理 肝脏是由多角细胞和星形细胞组成(后者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脏的星形细胞(kupffer氏细胞)均匀分布于肝实质中,约占肝脏细胞总数的10%左右。与多角细胞平行分布,大多数肝脏疾病不仅会影响肝细胞,同样会影响到周围的kupffer氏细胞。因此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影像可以代表肝实质影像,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肝脏胶体显像又称为肝实质显像。 当静脉注入放射性胶体颗粒后,约有85%的胶体颗粒可被肝星形细胞吞噬、固定,均匀地分布在肝实质内,利用SPECT可以在体外进行显像,即可获得显像剂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 由于有10%的放射性胶体颗粒分布在脾脏,所以肝显像时往往脾脏同时显影。也可同时反映脾脏的大小、形态、和功能。 另有5%的放射性胶体颗粒分布在骨髓。 肝脏局部病变(如良性或恶性肿瘤、脓肿等)由于破坏或替代正常肝脏引起局部摄取减少,即胶体显像呈现局限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弥漫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则导致肝脏总体吞噬能力下降,结果脾脏和骨髓的分布增加。即胶体显像呈现肝脏放射性弥漫性减低,而脾脏和骨髓显影明显。 二、肝胶体显像的方法 病人无需特殊准备,静脉注射显像剂(如99mTc-植酸钠或99mTc-硫胶体 )4~6mCi后15~20min即可进行检查。 图像采集有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两种。 平面显像时常规取前后位、后前位、右侧位和左侧位,必要时加做前斜位和后斜位。 三、肝胶体显像图像分析 正常图像 平面显像:位置、形态、大小(与正 常解剖所见相似) 功能(显像剂分布) 断层显像:分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 肝脏呈三角形,左叶上缘可见心脏压迹,肝下缘可见肝门和胆囊切迹。肝门与左右叶间可见明显的带状稀疏或减低区,此区为肝血管、胆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等。 肝胶体显像-前位 肝脏多呈逗点状,卵圆形或菱形,放射性分布中间较高,周边较低,前下方凹陷处为胆囊窝。 肝胶体显像-右侧位 肝左叶被脊柱所覆盖, γ光子为其吸收,左叶显示较模糊。 肝胶体显像-后位 肝胶体显像-断层 肝脏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在胆囊窝、肾窝、肝门的部位均可见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区。 Coronal 冠状面 Sagittal 矢状断层 Transversal 横断层 异常图像 位置、形态、大小的异常 位置异常(肝下垂)、形态异常(肝脏受邻近脏器或肿块挤压,肝脏病理性增生和萎缩) 显像剂分布异常 局限性稀疏缺损、弥漫性稀疏 四、 临床应用    1.了解肝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情况 肝显像可以显示肝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状况,对于肝脏位置异常(肝下垂、左位肝)的诊断、肝脏体积大小的测定和疗效观察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