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问答题专项题库及答案.docx
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
问答题专项题库及答案
(1个题型共242题)
一、问答题(共计242题,每题5分)
1.课程的分段目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何指导作用?
答:(1)根据不同学段目标确定综合性学习的难度和深度。(2)依照分段目标选择适合的学习主题和活动形式。(3)以分段目标为标准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谈谈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答:语文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学好语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答: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如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答:(1)通过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升教学能力。(2)培训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教师知识结构。(3)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共同进步。
7.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体现在哪?
答: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8.课程的性质怎样影响语文作业的布置?
答:(1)综合性要求作业形式多样,涵盖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2)实践性决定作业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3)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使得作业既要巩固知识,又要培养人文素养。
9.写作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答: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10.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11.课程的性质如何体现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
答:(1)工具性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满足生活和学习需求。(2)人文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综合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12.评价建议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3)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改进。
13.课程的性质对教学方法选择有何启示?
答:(1)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多元整合。(2)实践性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3)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需平衡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
14.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