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由基聚合机理.ppt

发布:2017-08-23约2.4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 自由基聚合机理 3.4.1 自由基的活性 3.4.2 自由基聚合机理 3.4.3 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存在有未成对电子(孤电子) 单(自由)基 :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双(自由)基 :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时, 各种自由基 原子自由基 分子自由基 离子自由基 电中性的化合物残基 自由基产生的方式 热均裂 3.4.1 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的活性与其结构有关 共轭效应较强的自由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极性基团使自由基活性降低 体积较大的基团可妨碍反应物的靠近,将使反应活性降低 各种自由基的相对活性顺序 自由基的化学反应 自由基加成反应 自由基偶合反应 自由基歧化反应 自由基分解反应 自由基转移反应 ① 自由基加成反应 ② 自由基偶合反应 ③ 自由基歧化反应 ④ 自由基分解反应 ⑤ 自由基转移反应 3.4.2 自由基聚合机理 自由基聚合是链式聚合 至少由三个基元反应组成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还可能伴有链转移等反应 (1)链引发反应 引发剂分解为吸热反应 反应的活化能较高,约为100~170kJ/mol 反应速率较慢 分解速率常数一般为 10-4~10-6/s 引发剂分解反应-----控制总的链引发反应速率 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单体自由基 打开烯类单体的π键、生成σ键的过程, 是放热反应 反应活化能较低,约20~34kJ/mol 反应速率常数很大,是非常快的反应。 (2) 链增长反应 (3)链终止反应 单基终止------消耗一个引发剂自由基 双基终止------偶合终止;歧化终止 双基终止 ------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 偶合终止----有一个头头结构单元中, 聚合度为两个链自由基的单体单元数之和。 生成的大分子的两端即为引发剂残基。 歧化终止---- 聚合度为原链自由基中所含的单体单元数, 各自含有一个引发剂残基端基, 而链端的化学结构两个大分子互不相同, 一个是饱和端基,另一个是不饱和端基。 终止反应的方式取决于单体的结构和聚合温度。 终止的方式 ------ 单体结构和聚合温度 取代基大-----歧化终止的可能性增加 聚合温度低----有利于偶合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的相对比例: 表3-5 某些单体自由基的终止方式 单体 聚合温度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 苯乙烯 0~60 ℃ 100 % 0 % 对氯苯乙烯 60、80 100 0 对甲氧基苯乙烯 60 81 19 80 53 47 甲基丙烯酸甲酯 0 40 60 25 32 68 60 15 85 丙烯腈 40,60 92 8 乙酸乙烯酯 90 ~100 表3-4 链增长反应和链终止反应的比较 增长速率常数 [L/(mol·s)] 单体浓度 [M]: 10~10-1 [mol/L] 增长速率 [M][M·], 10-4~10-6[mol/(L·s)] 终止速率常数 [L/(mol·s)] 自由基浓度 [M·]: 10-7~10-10 [mol/L] 终止速率 [M·]2, 10-8~10-10 [mol/(L·s)] (4)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转移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向引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