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原 4教案 北京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原 4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的:
1.学习全文,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描写的生动画面。
教具:录音磁带、投影片、录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1.放音乐《赛马》。
2.提问:
你听懂了什么?
3.揭题:
1.草原。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4.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草原美景蒙汉情深
三、指导学生自读第一段
1.提出要求,板书: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2.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这句话,即如何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四、读后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习
1.“这次,我见到了草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导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5.“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6.“这种境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⑴这句诗是讲人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
⑵练习用“既……又……”说话。
7.“在这种境界里……无限乐趣”。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五、当小导游
1.让学生看一段草原的录象。
2.根据录象试着当小导游。
六、总结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1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1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1、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节)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