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原 2教案 北京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草原 2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10个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开头两个自然段。学习安排材料的方法,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通过朗读课文,欣赏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
学习安排材料的方法,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10个新词,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开头两个自然段。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10个新词。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你们学过他写的哪些文章?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勒”“迂”“骏”“涯”。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勾勒、渲染、洒脱、云际。
3.“染”的三点水旁时九? “涩”的右上不是刀?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试背诵开头两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新课的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铃一响,我利用大屏幕展示草原的画面,并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初步从视觉、听觉中感受草原的美。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从而产生一种想走进草原、了解草原的欲望。接着我进一步激发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草原旅游好不好?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感悟,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有感情的朗读草原美丽景色,并且背诵下来,学习安排材料的方法,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通过朗读课文,欣赏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
学习安排材料的方法,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那些作品?还记的《林海》课吗?老舍先生从兴安岭向西来到了哪里?内蒙古草原。今天我们就学习《草原》。
二、整体感知,欣赏草原:
1.课件欣赏草原,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草原是什么样子?
2.速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对草原进行了描写?
草原风光 人情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老舍先生初次见到草原,美丽的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出描写草原的句子。
2.用心读所画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
3.你能把那种感受读出来吗?
4.你知道有关描写草原的诗句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而老舍先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品味(演示文稿)
因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因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6.此时你的感受又如何?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7.想不想在欣赏一下让人陶醉的草原,(课件)配着画面背一背。
三、小结:
当我们被美景陶醉时,不但要把所见美景描绘下来,而且此时感受也要写下来。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形象具体。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四、作业: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片断。
课后反思:
1.以“读”感悟,从“读”中去领会句子的含义。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我先采用自由读,边读边在文中找出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句子并勾划出来,再一句一句地读、然后齐读,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配乐品读。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到草原中写“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美,好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