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穷人 2教案 北京版-1.doc

发布:2019-12-06约7.8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穷人 2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后反思: 《穷人》是一篇老课文啦,之所以说它老,是因为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时间很长,然而对于我来说,它却是新的。 在上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材分析以及教学建议,并抱着第一次教的良好心态阅读了课文,就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做了标记。同时根据这一组的导语,确定了“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的教学重点。课上,学生根据一般事情发展顺序,比较顺利地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并初步体会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一切都和预想的差不多。 当课进行到感悟桑娜抱回西蒙孩子之后的心理描写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令我吃一惊: A.“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