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与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学过的《孟子》等文言文内容相联系,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政治智慧,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政治智慧的理解。
2.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内容,把握其寓意。
2.分析邹忌的言辞技巧,学习古代政治智慧。
难点:
1.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翻译文段。
2.把握邹忌的讽刺手法,分析其言辞背后的深意。
解决办法:
1.通过逐句翻译,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言辞技巧,结合历史背景,探讨其讽刺手法的运用。
3.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其他古代政治故事,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对古代政治智慧的理解。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邹忌的言辞技巧和讽刺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其他古代政治故事,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应用:借助在线翻译工具和互动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效率。
3.文献资料补充: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注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纳谏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古代政治智慧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下册学过的《孟子》等文言文,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者、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b.分析邹忌的言辞技巧,如对比、夸张、讽刺等。
c.讲解古代政治智慧中的纳谏思想,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举例说明:
a.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
b.结合历史事件,展示纳谏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
-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如何通过言辞影响齐王。
b.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纳谏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文言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b.让学生仿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片段,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
a.针对学生在翻译和仿写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b.引导学生总结纳谏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与古代政治智慧相关的纪录片,加深对纳谏思想的理解。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政治制度,提高历史素养。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纳谏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6.课后作业(约10分钟)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纳谏思想的感想,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一思想。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推荐与古代政治智慧相关的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为今后学习更多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2.古代政治智慧认知深化:
-学生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对古代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纳谏在古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能够分析邹忌的言辞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提供借鉴。
3.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其他古代政治故事,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学会了独立思考。
4.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
-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文化自信。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