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生理与调节演示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与调节 2 一、甲状腺的组织结构 ?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内分泌腺。 平均 20-30g 。 大约由 300 万个圆形或椭圆形 的滤泡组成。 ? 滤泡与滤泡旁细胞。 滤泡由单 层滤泡上皮细胞及少量滤泡旁细 胞(降钙素细胞、 C 细胞)围成。 滤泡上皮细胞为主要的内分泌功 能细胞。滤泡旁细胞不与泡腔内 胶体接触。有的或存在于滤泡间 的结缔组织中。 ? 被膜。 表面由结缔组织被摸伸入实质 内,分成小叶,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 滤泡的结构图 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腺泡间组织 -- 毛细血管、 c 细胞、基质等。 滤泡旁细胞 滤泡上皮细胞 4 甲状腺组织细胞的功能 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上皮细胞双向分泌功能。 1 、 从血液中摄取 氨基酸 ,在粗面内质网合成 甲状腺球蛋 白前体 ,在高尔基体合成 甲状腺球蛋白 以胞吐的方式 排入滤泡腔 。 2 、从血液中摄取 碘离子 ,在过氧化物 酶作用下活化成氧化碘,排入滤泡腔,与甲状球蛋白 结合成 碘化甲状球蛋白 。 滤泡旁细胞:又称降钙素细胞、 C 细胞。 分泌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将血钙。 5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降钙素细胞)作用: 分泌降钙素,抑 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将血钙。 6 甲状腺激素: 四碘甲腺原氨酸 (T 4 ) 三碘甲腺原氨酸 (T 3 ) 甲状腺也合成极少量的逆 -T 3 (rT 3 ), 它不具甲状腺激素的生物 活性。 甲状腺激素是酪氨酸的碘化物。 三碘 + 甲状腺 + 原氨酸 =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3 个碘原 子 甲状腺球 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 上络氨酸 甲状腺激素概述 7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 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 3 逆 -T 3 甲状腺素的化学结构 8 概念:甲状腺素的合成:活化碘是对甲状腺球蛋白上的酪 氨酸残基进行碘化的过程 。 原 料: 1 、碘 2 、氨基酸 — 甲状腺球蛋白。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9 一、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 血液中 氨基酸 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 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 甲状腺球蛋白前体 经高 尔基体聚合成 甲状腺球蛋白。 以胞吐的方式排入滤泡腔。 甲状腺素的合成过程 10 二甲状腺素的合成 (一)聚碘。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钠 - 碘共同转运体 (碘泵)逆碘离子浓度,血碘比甲状滤泡细胞内碘低 20-25 倍。 主动转运 ,碘 - 钠共同转运体。需要 Na-K + -ATP 酶提供能量。 (二)碘离子活化。 进入细胞的碘离子在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 化成碘原子。 (三)酪氨酸碘化。 碘原子在绒毛顶端取代甲状腺球蛋白中 酪酸残基上的氢原子 - 称酪氨酸碘化。 (四)碘化酪氨酸缩合。 碘化的 酪 氨酸有一碘络氨酸残基 ( MIT) 和二碘氨 酪 酸残基 (DIT) 。二者分别耦联成四碘甲状腺 原氨酸 — 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T3. 即碘化 酪 氨酸的缩合。 11 一、聚碘: 碘泵 — 碘、钠 同向转运入腺 泡上皮细胞内 。 1I:2Na 。 Na- K-ATP 酶提供 能量 (二)碘离 子的活化 (三)络 氨酸碘化 (四)碘化 络氨酸缩合 成 T3 、 T4 甲状腺激素 释放 12 甲状腺素的贮存 甲状腺素在甲状腺球蛋白上合成以后,即 以胶状质贮存在腺泡内。可供 50-100 天的利用。 含甲状腺素的 甲状腺球蛋白 13 甲状腺腺泡上皮顶端伸出伪足吞饮含有多种碘化络 氨酸残基的甲状腺球蛋白,随即和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泡。 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蛋白与碘化络氨酸的 肽键,释放碘络氨酸( T3 、 T4 、 MIT 、 DIT )进入胞浆中。 1 、 MIT 、 DIT 2 、 T3 、 T4 不能被 脱碘酶 破坏。迅速进入血液。 3 、甲状腺球蛋白。已脱去 T3 、 T4 、 MIT 、 DIT 的甲状腺球 蛋白被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水解成氨基酸再利用。 脱碘酶 脱碘 碘离子在胞浆内再利用 少部分碘离子释放到血液 甲状腺素的分泌 14 甲状腺素的运输 1 、血液中的 T3 、 T4 几乎全部和血浆 蛋白结合。极少呈游离状态。结合 状态 游离状态,相互转化。 2 、 T4: 90% .T3 10% 左右。 T3 生物活性是 T4 的 5 倍。 1 、结合状态的甲状腺 素不发挥生理作用。 2 、三种结合蛋白:甲 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 、甲状腺激素结合前 白蛋白、白蛋白。 3 、缓冲甲状腺分泌的 变化,并起储备作用 。 4 、防止 T3 、 T4 在肾小 球滤过。 结合甲状腺素的血 浆蛋白生理意义 3 、人血清 : T 4 51 ~ 142nmol/L; T 3 1.2 ~ 3.4nmol/L; T 3 活性> T 4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