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演示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植物形态(主要是花、果形态,并结合叶、茎、根以及附属物如毛被等)、地理为根据进行对比分析区分种类,是传统的(经典的)分类方法。根据植物形态的异同可分析各类群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这是植物经典分类的原则,是学习植物分类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这些原则可以归纳列表如下: 第二节 树木分类性状 初生的、较原始的特征 次生的、进化的特征 茎 1. 乔木、灌木 1.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 2.直立 2.藤本 3.木质部无导管,有管胞 3.木质部有导管 叶 4.单叶 4.复叶 5.互生或螺旋排列 5.对生或轮生 6.常绿 6.落叶 7.叶绿色,自养 7.无叶绿素,腐生,寄生 花 8.单生花 8.有花序 9.花部(如萼片、花瓣、雄蕊群、 雌蕊群)螺旋排列 9.花部轮生 l0.花托柱状或稍隆起 l0.花托平或下凹为杯状、壶状、盘 状、有时在中央部分隆起 11.花组成部分数目多;为 不定数 11. 花组成部分数目较少、为定 数(3、4、5乃至1或2) 12.有两层花被(即花萼、花 冠均存) 12. 有一层花被或无花被(裸花)。 13. 萼片尤其花瓣分离(离生) 13. 萼片、花瓣合生 14.花冠辐射对称(整齐) 14.花冠两侧对称(不整齐) 15.雄蕊多数,离生 15. 雄蕊定数(通常3、4、5或加 倍)有时合生 16.心皮离生,雌蕊群由多 心皮组成,也可为少数 心皮离生 16. 心皮2一多个,合生 17.子房上位 17. 子房半下位或下位 18.两性花 18.单性花。雌雄异株比同 株更进化 19.风媒花 19.虫媒花 果 20. 单果 20.聚花果 21. 蓇葖果、蒴果、瘦果 21. 核果、浆果 种子22.种子多(花期胚珠多) 22.种子少(花期胚珠少) 23. 胚小,胚乳丰富, 子叶2——多个 23.胚较大、胚乳少或无, 子叶1个 寿命24. 多年生 24. 一或二年生乃至短命植物 以上性状是经典性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许多性状都可以用于植物分类。如:解剖学构造、花粉、染色体、化学成分、基因序列等。有人称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无穷综合的学科。 第三节 植物分类方法 (一)、 被子植物分类各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各阶层之下分别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族、亚族、亚属、亚种、变种、变型等。 种:植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似形态 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能够产生遗传相似的后代,占有一定自然分 布区的个体总和。 亚种:( subspecies )一个种内的类群,形态上有区 别,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 变种: ( variety)一个种有形态变异,变异较稳定, 分布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 变型: ( form )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 布区,而是零星分布的个体。 (二)、 植物学名: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 1751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e) “双名法”。经国际植物学大会讨论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属名 + 种加词+命名人(缩写) Ginkgo biloba L. 梅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水榆花楸 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 K. Koch 麻黄 Ephedra 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 重瓣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var. plena Dipp.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每一植物有且只有一个学名(优先律原 则),用拉丁文书写。 完整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小写,斜 体,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 学名以模式标本为依据,有效发表时要 有拉丁文描述。 (三)植物检索表 根据二歧分类法的原理,以对比的方式而编制成区分植物种类的表格。 由法国的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是植物分类中识别鉴定植物不可缺少的工具,各门、纲、目、科、属、种都有相应的检索表,其中科、属、种的检索表最为常用,可单独成书或穿插与其它书刊中。 常见有定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1. 定距式(等距式)检索表 花被6片 2. 小坚果具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