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发布:2024-09-24约4.4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主要涉及“长度单位”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2.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3.能够运用千米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长度,体会千米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逻辑推理:通过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千米单位。

2.数学建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千米描述长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直观想象: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与米之间的直观想象,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千米单位。

4.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交流千米单位的能力,提高其数学语言的运用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需要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这一基本换算关系。

-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学生应能够进行简单的千米到米或米到千米的换算。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千米单位应用于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如路程、距离等。

2.教学难点

-千米单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难以直观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想象千米的长度,并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联系起来。

-换算关系的应用:学生可能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困难。

-实际情境的联系:将千米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描述,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具体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为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利用直观的图形和实际场景,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长度等,帮助学生建立千米与米之间的直观联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反复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设计实际情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千米单位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情境:通过展示实际场景中的长度,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长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千米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案例研究: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如路人和司机,讨论和描述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理解千米单位的使用。

-换算游戏:设计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千米单位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利用实物模型:展示千米单位的长度模型,如1千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题和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长度等实际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描述这些长度。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引入千米单位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千米是什么意思?它与米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即1千米等于1000米。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换算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强调千米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描述路程、距离等,让学生明白千米单位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练习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困惑,教师及时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检查学生对千米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千米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你能用千米描述一下学校的操场吗?”等。

-学生可以举手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