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pdf

发布:2025-04-18约5.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01.【主题与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02.【课标要】

《课标》(2022版)第二学段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要指出: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

一些物体的长度。

03.【教材与学情分析】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

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也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

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以下分别是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版三个

版本的教材,来看一下《认识千米》教材是如何编排的。

通过三个版本教材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版本的教材除了帮

助学生认识1000米的概念以外,还安排了非常丰富的活动。比如走

一走、跑一跑、看一看等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去建立1000米到

底有多长的空间观念。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

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观念,人教版教材道过情境图,将学生引

入熟悉的学校操场情境中,课前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再推想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使他们初步

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

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

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

较难建立,因此,除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

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

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计算就容易掌握。

04.【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在审辩、想象中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

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千米二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辩论,厘清米和千米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情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算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分析、

审辩、推导与演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角度、多感官建立1千米长

度表象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力、估测意识,养成对思维过程进行

自我评价和调节的习惯。

3.学生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审辩过程中发展思想的开放性、独

性、乐观性和真理性u

05.【评价任务】

1.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借助多种方法

建1千米的概念表象。检(测目标1)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测。检(测目标2)

3.利用对千米的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检(测目标2、3)

06.【资源与建议】

1.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

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

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2.学习流程设计

创造长度单位引入,推算单位进率,初步认识1千米表象,多感

官、多维度建1千米表象,推理、估测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建1千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千米二1000米,

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借助多种方法建1千米的

长度表象,发展空间想象力、估测意识。

07.【学习过程】

任务一:创造单位,激发兴趣

1.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关于这四个长度单位,我们还知

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它们之间的进率、用字母怎么表示。

思考:我们知道这四个长度单位都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既然都是

测量长度,为什么要用4个呢?用一个就好了嘛?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测量不同的物体。

2.创造任务

思考:如果人们创造出了第五个长度单位,你觉得这个长度单位

应该放在哪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