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1.6《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课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课案
单位:李堡镇丁所小学 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许福年 时间: 2010年3月
课 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 型
新授
案 序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知道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是怎样知道的,并且能列式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学生自主探索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总结出解题规律。
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能列式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解题。
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总结连除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课件、挂图等
理论支撑
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学习解决问题的目标之一是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学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在交流中注重以“说”促思,指导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解释“怎么想的”,厘清解题思路,让孩子在和同伴交流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数学模型,提高认知水平,发展创新意识。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铺垫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三、应用提高
四、总结全课
???
1.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情境图)
(1)10盒羽毛球,一共600个。
学生提问:平均每盒多少个?
(2)一共600个羽毛球,每6个装一袋。
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1)课件出示条件:
①同学们植树,分成了3组。
②每组都有12人。
③一共植树144棵。
(2)出示问题并解答:
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②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1.出示情境图,弄懂图意。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学校图书室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两个书架和224本书)。
(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3)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问:
①两个书架一共有几层?
②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
③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4)解决第1、2两个问题。
2.自主探究新知。
(1)提问:你认为第三个问题和刚才我们解决的第1、2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提问:这个问题如何解答呢?先分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两种解法。
(4)追问:
①224÷2=112(本)
112÷4=28(本)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谁能完整的说说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 同桌试着互相说一说。
②4×2=8(层)
??224÷8=28(本)
?提问:这种解法第一步先算的什么,为什么可以先算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问:谁能完整的说说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5)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组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小结三方面的不同:①第一步求的不一样;②第一步用的方法不同;③第一步的单位名称不同。相同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样。?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演示主题图)(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有:
144÷2=72(人)
72÷3=24(人)
②2×3=6(组)
??144÷6=24(人)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演示主题图)(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谈话:相信大家肯定吃过药,谁能说说你吃药的情况?
(3)提问:那爷爷现在有150片药,能吃多少天呢?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4)、集体交流。(如果学生出现先算“150÷3”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想法。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先指名读条件,然后同桌互相选一个问题解决并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说一说。
?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意。
学生自由提问题。
指名说出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新知的特点。
分组讨论解题思路。
交流解题思路。
说出每一步的列式理由。
指名完整地说出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
指名说出第二种方法的列式理由。
指名完整地说一说第二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分组讨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指名说说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
交流解题思路。
指名说一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