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美丽的牡丹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4.2《美丽的牡丹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美丽的牡丹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欣赏牡丹花的不同品种和花色,学习牡丹花的绘画技巧,培养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具体内容有:牡丹花的生长环境、牡丹花的花色品种、牡丹花的绘画方法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2.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在知识层面,对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已能进行简单的绘画实践,但绘画技巧和表现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牡丹这一具体植物的了解较为有限。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绘画实践中的参与度不高。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有待加强,这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和讨论环节提出了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牡丹花知识介绍和有趣的绘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牡丹花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绘画工具(水彩笔、画纸)、植物标本或图片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牡丹花生长习性和品种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绘画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生动的故事或诗歌引出牡丹花的魅力。
2.学生学习:静心聆听,初步激发对牡丹花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角色:展示牡丹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牡丹花的特点。
2.学生学习:认真观察,尝试描述牡丹花的外形、颜色、香气等特点。
三、探究牡丹花的生长环境
1.老师角色:介绍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如气候、土壤、水分等。
2.学生学习:认真聆听,记录牡丹花的生长环境特点。
四、欣赏牡丹花的品种与花色
1.老师角色:展示牡丹花的不同品种和花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学习:观察图片,说出牡丹花的品种和花色特点。
五、学习牡丹花的绘画技巧
1.老师角色:示范牡丹花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勾勒、色彩搭配等。
2.学生学习:仔细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记录绘画技巧。
六、学生绘画实践
1.老师角色:组织学生分组,提供绘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2.学生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所学技巧,绘制牡丹花。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
1.老师角色: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学习:积极参与作品展示,认真听取他人评价,自我反思。
八、总结与拓展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牡丹花的特点、绘画技巧等。
2.学生学习:回顾所学,思考如何将牡丹花的美展现到生活中。
具体教学内容细化如下:
1.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牡丹亭》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牡丹花的兴趣。
-学生静心聆听,对牡丹花产生好奇。
2.新课导入
-老师展示牡丹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牡丹花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尝试描述牡丹花的外形、颜色、香气等特点。
3.探究牡丹花的生长环境
-老师介绍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如气候、土壤、水分等。
-学生认真聆听,记录牡丹花的生长环境特点。
4.欣赏牡丹花的品种与花色
-老师展示牡丹花的不同品种和花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牡丹花的品种和花色特点。
5.学习牡丹花的绘画技巧
-老师示范牡丹花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勾勒、色彩搭配等。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记录绘画技巧。
6.学生绘画实践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提供绘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所学技巧,绘制牡丹花。
7.作品展示与评价
-老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作品展示,认真听取他人评价,自我反思。
8.总结与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牡丹花的特点、绘画技巧等。
-学生回顾所学,思考如何将牡丹花的美展现到生活中。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牡丹花的历史与文化:介绍牡丹花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包括其在不同朝代的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如唐代牡丹的繁荣、宋代牡丹的文人化等。
-牡丹花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