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课程设计题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sm1)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001
(2)超调量Mp30%,调节时间Ts0.05秒。
(3)相角稳定裕度在Pm 45°, 幅值定裕度Gm20。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ksm2)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Kv=500
(2)超调量Mp55%,调节时间Ts0.5秒。(3)相角稳定裕度在Pm 20°, 幅值定裕度Gm30。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g。
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所示(ksm3)
其中,自整角机、相敏放大,可控硅功率放大,执行电机,减速器。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对系统进行超前-滞后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幅值稳定裕度Gm18,相角稳定裕度Pm35o
(2)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36%,调节时间Ts 0.3秒。
(3)系统的跟踪误差Es0.002。
4、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s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四、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sm4)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一个调节器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01
(2)超调量Mp15%,调节时间Ts3秒
(3)幅值稳定裕度Gm20,相角稳定裕度Pm45o
4、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g。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五、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sm5)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10%
(2)超调量Mp20%,调节时间Ts0.6秒。
(3)幅值稳定裕度Gm20,相角稳定裕度Pm45o
4、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g。
5、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六、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如图所示(ksm6)
其中,自整角机、相敏放大,可控硅功率放大,执行电机,拖动系统,减速器。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Kv=600s-1
(2)相角稳定裕度Pm40o , 幅值稳定裕度Gm15。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35%
3、计算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Wcp和??穿频率Wcg。
4、给出校正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