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0s-1;
(2)相位裕量γ≥3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45rad/s。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s-1;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g≥10dB。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ωn=4rad/s和ξ=0.5。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四、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s-1;
(2)维持原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基本不变。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五、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4s-1;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g≥12dB。。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六、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100s-1;
(2)相位裕量γ≥4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20rad/s。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和幅值裕量Kg。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七、已知串联校正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对象和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
校正装置在零点和极点可取如下数值:(1),;(2),;(3),。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满足ξ=0.45,试分别对三种情况设计Kc,并比较它们的闭环极点位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时间响应快速性。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分别对三种情况设计Kc,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ξ=0.45。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和根轨迹示意图。
4、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5、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