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的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碱、盐相互转化之规律
杭州第十四中学 周忠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总结酸、碱、盐相互转化的规律。
(2)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本质。
(3)培养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理解反应的本质。
(2)养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指导学习生活的习惯。
(3)逐步掌握归纳整理、类比迁移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3)质疑已有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知识,在质疑过程中解决矛盾,寻求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本质。
(2)酸式盐与酸、碱反应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学·生活 【展示】雪碧、苏打水、白醋
【设问】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演示】雪碧和石灰水混合,再加入白醋。
【追问】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这些物质属于什么类别?
【总结】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利用图形总结)
【思考】所有的酸和盐都能反应吗?
欲使酸和盐反应,须满足什么条件?
联系生活,回答问题
观看、思考。
分析、表达。
回顾已有知识,思维过渡到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的思考。
回忆,回答。 从生活走进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把学生带入课题,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 【过渡】欲制取醋酸,应该选择什么反应物?
【设问】盐酸和醋酸钠真能反应吗?
【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
【指导学生实验】
【讲解】实验结果说明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这个说法不准确,应该把水修正为弱电解质。
【设问】有没有 “以弱制强”“以强制强”的反应?
【演示实验】
【过渡】这些反应又有什么共同点?
【设问】3、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这些反应为什么会发生?
【讲解】 思考、回答
猜测、疑惑
设计、观察、体验并得出结论
听讲,思考。
猜测、疑惑
观察、思考、体悟
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回答,学会迁移应用。
听讲
归纳,整理
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
探究和讲授的最大区别是获得知识的方式,探究是学生的主动行为,有乐趣、有动力,对大脑的刺激层次更深,知识的掌握更可靠。
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
以实验事实说明问题,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传递以实验事实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迁移应用的能力。
从反应物离子浓度较少角度分析,为以后的平衡学习打下基础。 交流·拓展 【设问】1、Ca(OH)2溶液能与下列盐溶液反应吗?为什么?
①Na2CO3 ②NH4Cl
③KCl ④AlCl3
【设问】2、碱和盐发生反应,一定生成碱和盐吗?
【演示实验】Ca(OH)2溶液与H3PO4溶液反应。
【讲解】 迁移、回答
猜测、疑惑
观察、思考、体悟、分析
听讲、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迁移应用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以实验引出重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实验,引出酸式盐的反应情况,丰富酸碱盐的转化规律。 归纳·小结 【小结】1、酸和盐的反应
【小结】2、碱和盐的反应
【小结】3、酸和碱的反应 回顾课堂,总结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使所学知识条理更清晰。 应用·提升 信息:
(1)依据酸碱质子理论,HCO3-也是一种酸,HCO3- H++CO32—
(2)酸性强弱:
H2CO3 HClO HCO3-
思考:漂白粉是怎样起漂白作用的? 思考、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知识源自于生产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为生产生活服务。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