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社会文化环境: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人类学之父爱德华·B·泰勒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文化的主要特征如下为:(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是后天经验的积累;(2)文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3)文化是某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有的,即不同社会的文化具有差异性; (4)文化是不断演进的。
二、分析文化环境的必要性
1.文化环境制约着各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企业营销的核心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企业首先就应分析文化背景,了解国标市场的需求特点,根据特点制定相应策略。美日贸易战中,日本之所以能战胜美国,就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日本人更善于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的市场特点。
2.了解国外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扫除文化适应的障碍。人们在营销决策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参照自己的文化观念,即自我参照标准(Self Reference Criteria,SRC)。因此营销者必须知己知彼,克服自我参照标准。
3.及时掌握文化变迁将给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和巨额利润。例如,日本的饮食文化从高脂食品发展到现在崇尚低脂、低胆固醇的绿色食品,中国的一些进出口公司就抓住了这一机会,大量组织藏菜等野生菜出口。
4.从各国企业的国际营销实践来看,重视文化分析者成功,忽略文化分析者失败,这已成为国际商界的一条定律。在这一点做得最成功的当数日本。
日本企业对异国文化的高度敏感性,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各国顾客的需求特点和购买心理,从而为日本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营销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影响国际营销的主要文化因素
1.语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是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实质和价值观念。
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时,应充分重视语言的差异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
首先是信息沟通问题。 其次是翻译问题。
信息沟通问题
对国际营销来说,最重要的是与顾客的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让顾客了解企业及其产品。如果企业在某国设有子公司,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在当地找到合格的管理人员。这里的“合格”指:既对本国文化了如指掌,又熟悉和了解子公司母国的语言和文化。对出口企业来说,选择好合格的经销商或代理商,也是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办法之一。
翻译问题。在翻译商标和广告时,必须注意了解各种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忌讳、隐喻等。
在外销翻译中可参考以下做法:(1)到哪国去营销,就请精通该国语言和文化的人作翻译;(2)必要时,可同时采用两个翻译,如先由我方一名翻译将中文译成外文,再由外方一名翻译还原为中文,如果外方译文能体现原来中文的精神,那么这个译文是可取的;(3)译文由我方翻译,最后再由外国当地人审核,审核人应对产品很熟悉,代理商和经销商可为最佳人选;(4)在翻译中避免使用生僻的成语和俚语;(5)在翻译产品牌名或公司名称时,有一条经验可资借鉴:使名字在各国均能发音,但在各国语言中都无具体含义。如“柯达”(Kodak)、索尼(Sony)、埃克森(Exxon)。
2.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识字率是衡量各国教育水平高低的一常用指标。一般来说,经济愈发达,识字率愈高,美、加、德、日等发达国家的识字率均在99%以上,而埃塞俄比亚仅为10%,中国为90%左右。教育的差异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有:
①教育普及程度是市场细分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高档的艺术品、乐器、服装等产品都比较好销,因为人们的文化素养较好,对这类产品需求较大。相反,在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国家,这类产品的市场就不会很大。
②对营销调研的影响。如果某国识字率很低,就会给企业的营销调研带来一些困难。首先,企业调研人员难以与被访者进行信息沟通;其次,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调研人员和调研机构;最后,往往资料不全,缺乏系统整理,难以为调研者所用。
③对营销因素组合的影响。例如,企业在设计产品时,必须使产品的复杂程度、技术性能适合国外顾客的受教育程度,否则产品就难以适销。又如,在选择广告媒介时,也必须考虑目标听(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如果受教育程度低或根本不识字,报纸和杂志就难以奏效,而应采用电视广告,无线电广告和现场示范等促销形式。
3.宗教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宗教和宗教团体,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如,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等级观念、家庭观念和因循守旧观念根深蒂固;佛教强调孝敬父母等。宗教对国际营销的影响如下:
①不同的宗教使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等有极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人的需求。
②宗教的节假日是最好的消费品销售季节。用于节日的商品必须赶在节前运到,否则一旦过了节,就会错过销售时机。
③宗教要求和禁忌。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