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小珊迪》word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春北京版语文四下《小珊迪》word教案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正确读写9个生字及新词。
3.正确通顺的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学具:课本,字典。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互相交流)
3.听写难点字词:赤脚 火柴 纠缠 轧
学生互相检查,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要求:当堂记牢。
二:了解课文内容:
1.全文围绕小珊迪见了哪些内容?
生:(1)分段读一读,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交流,解决。
2.汇报:
师:引导学生注意地点的变化。
旅馆前,乞求买火柴。
旅馆里,小利比送钱。
珊迪家,放心地闭眼。
1.指导朗读:
(1)分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2)再读中出不理解词意。(也可查字典,再结合句子)
猜想:猜测估计的意思。试着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3)评读。
三:巩固练习:
1.读读你喜欢的段、句子。
2.谈谈你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小珊迪,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我们下节课会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教学难点:(同重点)
教学设计:
导入激情
导语:在美国爱丁堡的大街上,一个衣衫褴褛、手捧火柴的小男孩,那么可怜,他是谁呢?(板书:.小珊迪)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书中句子谈一谈。
对珊迪命运的同情。
对珊迪品格的称赞。
自渎感悟:
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汇报:(生活贫困、性格诚实)
三.重点朗读。
1.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最打动你?
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
3.汇报: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外貌描写,从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导:这时的他多么可怜!多么需要一件衣服、一块面包……
4次语言的描写,你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
师生对读:
而那位先生的态度呢?(无动于衷,不耐烦)。
小利比的语言应怎样读?
(边读边想象,体会小利比悲伤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受的诚实品质
珊迪和弟弟的对话(学生两人一组对话).
他临死最挂念什么?(结合人物性格)
那位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我的感情变化)
巩固练习 :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课堂小结:可怜的小珊迪,也是可敬的小珊迪,他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附送: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山沟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在预习时,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运用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3、通过对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的段落的感情朗读,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
4、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境激情。
同学们, 咱们班的孩子来学校上课只需十到二十分钟,有些同学还有家长接送,那么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今天,我们学习《山沟里的孩子》。
板书:山沟里的孩子
读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多少路?他们在路上要走多少时间?冬天下大雪,山里的道路多难走呀!夏天下大雨后,山沟里有洪水怎么办?)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老师想知道的,那咱们就一块儿学习这篇课文,看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呢?
(二)多种形式读文,巩固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己先检查
显示全部